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唯一号: 130035020220000125
作品名称: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65.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1992年3月
分类号: X705
主题词: 垃圾处理-城市规划-福建省

作品简介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1992年3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福州城区北部的北峰山地,闽江与鳌江流域分水岭上,鳌江一侧,距城区14~17公里,占地306.7公顷,建设可消纳处理全市垃圾的综合处理场,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堆肥厂、焚烧厂和特种垃圾专用焚烧等4个部分,对城区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利用,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工程本着总体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主体的工程,第二期工程对垃圾采取焚烧、高温堆肥等工艺进行处理。一期工程填埋场包括牛洞、过溪仔和东部山沟3个大型沟场,总容量为2117万立方米,按日消纳800吨计,可使用40年。一条5.3公里专用公路、250千伏安和500千伏安变电站各1座、截污坝、拦垃圾坝、10万立方米集污池,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在填埋场防渗方面,主要采取垂直防渗措施,在山谷出口设置截污坝和防渗帷幕,杜绝垃圾渗滤液对周围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二次污染。在垃圾拦坝和截污坝之间形成的集污池起到收集渗滤液和平衡渗液水质水量的双重作用。首期工程已于1995年10月投入使用。它建成后解决了福州垃圾围城问题,福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福建省的城乡建设、建筑、基本建设3篇。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园林绿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建设、大事年表、重要文件辑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