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笛鲷

知识类型: 动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1718
专题名称: 红鳍笛鲷
其他名称: Lujianus erythopterus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42/001
起始页: 0422.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产量: 福建年均产量为50~100吨左右。
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

专题描述

红鳍笛鲷(Lujianus erythopterus) 隶属鲈形目、笛鲷科(Lutjanidae)。 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侧扁,头大。吻钝尖。眼上侧位,眼间隔宽,凸起。两颌具多行细牙,外侧1行为圆锥牙,内侧1行为绒毛状牙带。体红色,腹部稍浅。尾栖上部具1鞍形黑斑。尾鳍边缘黑色。 红鳍笛鲷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附近、海底高低不平,底质为贝壳、泥、沙泥或海藻丛的海区。也生活于珊瑚丛中,栖息水深为20~100米处。没有明显的长距离洄游习性,只有随季节变化而作短距离的洄游。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早晨和黄昏栖于海底,晚上浮至上层,中午栖于中层。其生殖期为3~5月,盛期4~5月。食性广,主要摄食底栖动物的虾、蟹和虾蛄,同时兼食小鱼。红鳍笛鲷其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体长为340~520米。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和台湾海峡,为福建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渔汛期7~9月,福建年均产量为50~100吨左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