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

知识类型: 疾病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卫生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1290
专题名称: 血吸虫病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32/001
起始页: 0109.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福建省最早的血吸虫病例报告见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英国医学杂志》,系英籍医师卡托(Catto)在一例初抵新加坡的福建劳工尸体解剖时发现。 民国24年(1935),上海雷斯特医学研究院高麟祥医师检查3例福清籍患者的肝组织切片,均发现有血吸虫卵。民国25年1月,该院病理科主任罗伯逊和在福建科学馆任职的唐仲璋同往福清北郊调查,在居民粪便中查及血吸虫卵。2月唐氏再赴福清,调查了埔尾、卢院、坝头等29个村庄,采集钉螺11159只,发现有血吸虫尾蚴者142只;检查32人粪便,血吸虫卵阳性8人;摸脾439人,脾肿大42人,首次确认福清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民国26年,唐仲璋又在闽侯县大王厝、东山等村庄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同年,省卫生试验所陈国忠调查福清县疑似血吸虫病人44名,发现粪便中含血吸虫卵25人;检查钉螺1000只,阳性率为5.2%。民国27年7月,省卫生试验所所长林樑城主持成立福清县血吸虫病防疫队,由吴蚊如具体负责,着手治疗病人和粪管试点工作,后因福清沦陷,工作不及半年即告结束。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卫生志

《福建省志·卫生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记录了1989-2005年福建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内容有:卫生规划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执法监督、健康教育与促进、爱国卫生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