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

知识类型: 疾病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卫生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1275
专题名称: 天花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32/001
起始页: 0093.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据《福建防疫》1卷2期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福建痘疹流行死者千人。清同治十年(1871),英国医生孟逊(P.Mason)来厦门调查疟疾,认为厦门每年病死者首推天花,次为疟疾。另从福建省卫生处编印的《历年全省法定传染病人数》中查到民国26~35年(1937~1946)的10年疫情资料统计,全省共发现天花10123例,死亡2119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据1950年统计,全省发病2292例,死亡597例。经过短短3~4年的努力防治,很快地消灭了天花,最后1例1953年5月发生于建阳县,治愈。1954年起,未再发现天花病例。 消灭天花的主要办法是种痘,民国27年3月,福建省立卫生试验所曾制造出首批牛疸苗,民国29~34年的6年间共生产牛痘苗72万支,不但在全省使用,还供应浙、赣、粤三省,但因人群普种工作未能全落实,所以福建省天花时起时伏,绵延不断。1950年春,福建省卫生厅要求省卫生试验所赶制36万支牛疸苗供应全省普种。同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决定先在全国各地推行普遍种疸一次;同年10月12日,卫生部发布《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种痘一次,至6、12、18岁时各复种一次。本省根据上述指示,于同年11月30日在福州召开省种疸会议,通过《普遍种痘,消灭天花四年计划》,大力开展全民普种牛疸,加速了消灭天花的进程。1951年比1950年发病数下降80.14%;1952年则比1950年下降99.04%;1953年比1950年下降99.96%。1953年6月起,全省消灭了天花。 为了继续巩固人群的免疫水平,在70年代仍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对出生后6个月(1978年改为出生后12~24个月)进行牛痘初种,每6年进行一次普种和轮种。至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时,福建省才停止常规种痘。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卫生志

《福建省志·卫生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记录了1989-2005年福建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内容有:卫生规划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执法监督、健康教育与促进、爱国卫生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