鳓鱼

知识类型: 动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1048
专题名称: 鳓鱼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25/001
起始页: 0060.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俗名:鳓鱼(闽南)、白力鱼(福州)。古名:鳓鱼,见《闽中海错疏》;白历,见《海错百一录》。 鳓鱼为中上层鱼类,黄昏、夜间、黎明和阴天栖息于中上层,白天多活动于中下层。春季由外海游向近岸产卵,产卵期在4~6月;秋季由近海游向东引、乌丘东南海区(水深50~90米)越冬。在闽中、闽东渔场春汛期间,鳓鱼与大黄鱼经常混栖旺发,鳓鱼在群体外围,渔民称为“银包金”。用大围缯、流刺网等渔具捕捞。渔获物成鱼叉长280~300毫米为主。20世纪60年代产量较高且稳定,1965年达6900吨,70年代以后资源衰退,年产量多在1000~2100吨之间。1993年产量11202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福建省志·水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地理概况,以呈现省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域内分区的差异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