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知识类型: 动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1037
专题名称: 大黄鱼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25/001
起始页: 0057.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俗名:黄鱼、红瓜、黄瓜鱼、黄花鱼。古名:石首鱼,见《本草纲目》;金鳞,见《闽中海错疏》、《闽书》。 福建大黄鱼属闽粤东族,有官井洋、牛山闽南二个种群。属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能发声,春季鱼群从浙南、闽东、闽中越冬场分批进入沿岸渔场产卵,形成官井洋、闽南沿岸等产卵场,夏、秋季分散于岛屿、河口及产卵场外围海区索饵,秋末至冬季从索饵场分别进人越冬场。 福建省捕捞产卵和越冬大黄鱼群体,传统用流刺网、围缯、延绳钓及掩网等工具。1954~1962年,曾两度采用敲.作业围捕。1962年全省大黄鱼产量高达6.65万吨;1965年下降为0.15万吨;1978~1981年冬汛,省内外1000多对机帆船大围缯和对网作业集中在闽东渔场围捕越冬大黄鱼(俗称青水瓜),年产量约3.0~4.59万吨;1987~1993年产量仅0.46~0.33万吨。由于捕捞过度,福建渔场大黄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著名的官井洋产卵场已捕不到亲鱼;闽南渔场春汛也濒临绝迹;闽东渔场春、冬汛产量已微不足道。 大黄鱼属于生命周期较长的鱼类,资源受到破坏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必须全面落实大黄鱼生殖、越冬群体和幼鱼的繁殖保护措施,以期逐步复苏。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水产志

《福建省志·水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地理概况,以呈现省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域内分区的差异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