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渔女服饰

知识类型: 服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745
专题名称: 惠安渔女服饰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133.pdf
专题类型: 服饰

专题描述

惠安县东南崇武沿海一带,渔家女子服饰很独特,头包淡蓝或浅绿色花头巾,只露脸庞,戴着黄灿灿的尖顶斗笠;贴近前额的头发上,插几把红、绿、黄色小梳或蝴蝶结;短至上腰的蓝上衣,露脐紧胸宽圆摆,窄袖管露半臂;特宽裤管的黑绸裤,腰缠五彩纹编结的裤腰带和银裤链,肚皮外露,很是显目。走起路来,裤脚飘拂。这样大限度夸张的服饰很别致,能表现体型的健美,人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这种服饰,也适应她们劳动的需要。明代《惠安县志》载:惠东“古朴之风,至今不替”,可知这一习俗沿袭已久。 惠女头饰分老年与中青年两种。老年妇女用黑布折褶成长方罩,盖住后脑发髻,伸向前额二寸;黑纱巾贴额并围向脑后,结于替下,余二寸;尖刀形二寸长的布片插于眉棱上峰的纱巾上;黑珠髻网,拢着发髻;插以钗、簪、扁挑、耳扒等金银饰和骨饰;两鬂插角梳、发夹、红丝扎花等,满头琳琅,有如古代宫廷嫔妃。也有人认为是古代“闽越”人遗风。中青年妇女不戴头罩而包头巾,颜色多红底白花或蓝底白花;不梳发髻而编辫子,为红绒扎梢。把两条辫子交辫成“8”形,从头心盘向左右两侧,并把耳侧头巾拱出,后面看黄笠之下有如团扇。包头巾只包头上,露出天灵,插上一支梳子,并发夹、塑料花、各色绒丝扎的花朵;包头巾沿眉梢包住两腮及下颚,结打在颚尖上,只露眼、鼻、口,如此“含蓄”地显露出最有表情的部位且置于艳丽色彩簇拥之中,别具风韵。 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接袖衫”、“缀做衫”及“短衬衫”。“接袖衫”的特点是:挖襟、右衽、接袖、宽裾。体式古朴,裁制精工。衣领上、下镶边,领围一圈连缀5个图案,各以麦穗绣纹相隔,图案除花鸟外,耐人寻味的是人物,有一武士手执兵器,挺立在战车上,战马前蹄腾跃,状似出征;另一武士坐于敞篷战车上,左手抱琵琶,右手擎旗,似欢呼,似号召。意态皆欢跃威严。惠安崇武地处海边,旧社会常受海盗、官兵侵扰,所以百姓尚武,以抗击强暴,保卫家乡。从惠女的服饰表明民众崇拜英雄的习俗。 “缀做衫”为中青年妇女所穿,系按接袖衫式样稍作裁制,但随时代变迁也作了很多改革:一是改长袖为短袖,原来的“接袖衫”袖子长,手肘处接一段5寸长、与衣体颜色不同的袖筒,长袖的用途在于婚日遮脸,在黑布伞的遮盖下进入夫家,闹洞房时用以掩面遮羞。当年,青年妇女视之为古旧,故将其裁短,改窄袖口,束于小臂上;二是改宽胸为紧胸,以体现曲线之美,把右衽胁下三粒布纽紧扣,使胸部隆起;三是加大衣裾弧度,裸腰显肚,自然潇洒;四是领围上的刺绣图案由简而繁,抽象与具体结合,按愿望设计,体现渔女对美的追求。所谓“缀做”,即用两片不同颜色的布片在衣体上半部缀接,下半部自然,而上、下半部颜色相间错开,别出心裁,风格独特。此衣只在节日喜庆时穿着。 “短衬衫”又称“节约衫”,是在“缀做衫”的基础上去掉三角形色布与方形黑布镶接而成,形体与缀做衫相似。胸围袖管紧裹,能体现曲线美。短衬衫铺开,从平面看,犹如“板斧”形状,据说这种造型是为炫耀五彩丝裤带或银裤链而设计的。 “玄绸裤”,惠东渔女不分年龄皆穿此种裤,裤围多湖蓝或浅蓝色,甚宽大;裤筒,宽尺余。移步迎风,摇曳飘荡,很有风韵。 “黄斗笠”,竹编,黄漆,尖顶;带甚长,沿脸上花头巾边缘扎于颚尖上,剩余长度挂于笠下特备的红绒丝环绕中间。除上床睡觉,虽在房中也不脱。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服饰也不断变革,现代流行的、有改革内涵的、新的服饰,则以色彩艳丽,线条柔和,适体且飘逸,保持着地方特色和时代美感。吸引着海内外记者、画家、摄影家、表演艺术家等来惠安采风。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