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版年画

知识类型: 艺术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743
专题名称: 漳州木版年画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130.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历史上漳州木刻印刷业很发达,有专业木刻印书簿籍的作坊,每年印数达数千部。自明代始,这些作坊有的兼印木版年画,其中以“颜锦华”为最著名。颜氏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就刻印木版年画。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颜锦华”店主颜一贯擅长雕版与印刷,其子颜腾蛟擅长画、刻、印;腾蛟子永庄是名画工,永贤擅长雕版。永庄、永贤还雇用画图、雕刻、印刷等工人60多名,印刷书籍的(称黑房)有40多人,印年画的(称红房)有20多人,繁盛时曾达40多人;分两班生产,一班印套色,一班印单色。一天要用一担多毛边纸,计印1860多张年画。年画品种增至200余种,为同行所远远不及。漳州木版年画销售很广,除本省闽南、闽西外,还大量批发到广东潮汕、海南岛、江西上饶、台湾、香港以及南洋诸国。仅“颜锦华”一家年销售量就达10万张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漳州木版年画基本停印。1956年,颜永贤子镜明曾印制162件木版年画,参加漳州工艺美术展览。当时,他家里两个房间都装满木刻版。“文化大革命”期间,颜镜明及子文华千方百计保存数百块木刻旧版,除文字版外,年画旧版有200余块,能印出完整的年画70多套(其中有明代雕版)。目前,只有颜文华一人能刻版。 漳州木版年画品种丰富,以门神为最多,至今还有十几种;其次如“八仙”、“天仙送子”、“福禄寿”、“迎春纳福”等吉祥图案,“八卦”、“狮头”等避邪图案和以民间传说、神话与戏曲、小说话本为内容的单幅画或连环画,如“孟姜女”、“山伯英台”、“陈三五娘”、“三国演义”、“老鼠娶亲”等;再次为用于装饰花灯、建筑物、器物的花鸟图案及供文化娱乐欣赏之用的作品,共200余种。 漳州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端庄,线条精练,色彩强烈,富有装饰性;多数以大红为基调,烘托喜庆吉祥的气氛。漳州木版年画分套色和单色两种。套色,多数色彩分为三色、四色,最多为五色套印,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大者五六版一套,小者二三版一套,也有单版的作品。印刷时,按红、黑色纸分别为喜、丧事用。形式上,主要人物占的画面较大。连环画主要画面画幅大,人物头部较大,多正面,眉目清楚生动,正如漳州年画口诀中所说的“画一行,象一行,画中才有好名画”。采用的物象以其本身的含义和谐音来表现,把理想形象化,如“鱼”代表“有余“蝙蝠、鹿、鹤”代表“福禄寿”,“灯”代表“丁(人口)”等。对神话、民间传说,则采用夸张的浪漫手法,如所刻《飞天仙女》都加上鸟翼。漳州木版年画内容概括、洗练,构图自由、质朴,堪称南方年画代表。 漳州木版年画的版质主要用梨木,质细腻,不易弯曲磨损,材料采自山东、河南一带。为省料、减轻重量、便于收藏,版块多呈不规则形状,因图切边,大小不一,有双面雕版,板厚5厘米,单面雕版3厘米。 印制年画的纸是“玉扣纸”,为闽西长汀所产,颜料多为自制,以各种有色土加牛皮胶制成,黑色为墨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