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彩塑

知识类型: 艺术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739
专题名称: 厦门彩塑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127.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厦门彩塑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本地丰富的“白善土”(粘土)为材料,塑成各种造型,经烧成质地稍硬的粗陶后,敷彩上蜡而成。主要制作各种神佛、动物和玩具求售于街头,作品粗糙。1957年,厦门市组建雕塑生产合作社,从事彩塑工艺创作和生产。1972年,雕塑合作社并到厦门市工艺美术厂为彩塑车间,人员渐增,生产发展,题材广泛,有佛像、传统人物和动物,自成风格。花色品种由原来的六七十种,发展到百余种。产品不但内销,也销往东南亚、日本、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彩塑工艺师黄亚细认真吸收民间泥塑精华,参照唐代陶俑人物造型偏于细长的特点,结合人体解剖知识,创作出一批新颖别致、独具风格的彩塑美术品。他的作品主要特点是有鲜明的个性,人物修长苗条,姿态优美。在表现手法上,他注重线条的提炼,衣褶简洁概括;在人物情态上,注意端庄恬静,着意表现不同性格人物的内在情感;色彩上淡雅素净,明快清新,体现南国色调,四季如春。他的作品另一个特点是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较为成功的作品有《惠安女》、《回娘家》,以洗练的手法刻划勤劳朴实的闽南妇女形象,散发着乡土气息。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全省的工艺美展和出国展览。1981~1982年,轻工部选择他的《回娘家》、《少数民族》、《惠安女》、《碧波传友谊》等作品到美国、科威特、菲律宾等国博物馆展览;《会诊归来》、《欢乐的儿童》、《傣族科技代表》等优秀作品先后参加全国工艺美展及全国玩具展览。《傣族科技代表》获1977年全省工艺美术展优秀作品奖。 厦门彩塑中,还有些作品以动物题材取胜,如变形动物彩塑《小斑马》,作者庄安仁采用艺术夸张手法,大胆地突出头部和鬃毛,缩小身子,略去细节,使形象含蓄、神态可爱。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