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彩扎

知识类型: 艺术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735
专题名称: 厦门彩扎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125.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厦门彩扎原是制作粗陋的民俗迷信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人们对纸扎进行革新,把民间传统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改纸质为绸质,注意刻划入物的表情、姿态和性格,厦门彩扎工艺向艺术彩扎发展,成为新的工艺美术品种。 厦门彩扎属于“北派”,多以京剧为蓝本,擅长戏剧武打人物。彩扎艺人柯石头(1902~1974年)是北派代表,其祖父柯青、父柯栋均从事彩扎业,并总结有彩扎的歌诀。柯栋是厦门糊纸业“三把半剪刀”之一把,柯石头为半把。因柯氏居住溪岸,故名“溪岸派”,柯石头自小喜爱打拳弄棒,也酷爱描摹戏剧武打人物,常深入剧团观摩,研究剧中人物形象、性格和思想活动等。其作品多取京剧武打短扎的造型。他曾以武松为题材,创作了《武松打店》、《狮子楼》、《快活林》、《景阳岗》等作品,能把武松在不同境遇中的不同思想动态表现出来。其名作还有《单刀会》、《群英会》、《独木关》、《杨门女将》、《三岔口》、《战宛城》等,柯石头的创作基本倾向于现实主义。 柯石头艺徒高一池、张开炳,在彩扎工艺上也取得成就。1979年4月,张开炳被省二轻厅评为工艺美术师。他的作品《怀念台湾同胞》,塑造了三个体态优美、蕴蓄着盼望祖国统一愿望的高山族同胞形象,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近几年来,厦门彩扎新作日益增多,作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