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编

知识类型: 艺术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712
专题名称: 藤编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10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莆田藤编始于清朝中叶。当地艺人为举子编制赴考用的精巧“藤层篮”、官吏用以放置冠戴的帽筒,以及花篮、花盘、钱球、茶壶套、笔筒等精美的馈赠品。清末,莆田先后有林五七妹、林三四老、阮麟、德五等擅长精巧藤编的艺人。产品除内销外,还经华侨和洋教士携带出国流传于欧美而获盛誉。外国人见经营莆田藤编有利可图,曾在莆田办“工艺传习所”,聘请林五七妹、林三四老教授技艺,因艺人年事已高,传艺未竟而先后去世。阮麟与德五均受雇为藤工,抗日战争期间店铺倒闭,失业后老死家中。 1953年,晋江专区文化系统举办民间艺术展览,莆田县文化馆发现年已67岁的杨文清老艺人其手艺传自阮麟;以其两件作品送展,已绝迹多年的莆田藤编得以恢复和发展。至1955年,莆田藤编时有产品送展,但终未正式恢复生产。 莆田藤编编线细丝,编缉的纹样有:八宝格、古钱格、蝴蝶格、梅花格等,编时也可随手变化。品种有各式的盖篮、花篮、钱球、镜框、帽筒、花盘、笔筒、茶筒套、新式相框、桌、椅等。 制作工序:片藤丝、扎骨架、编框心、上底座、编花边、镶花边、编线盖面花纹、上篮耳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