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织画

知识类型: 艺术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702
专题名称: 纸织画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7/001
起始页: 0089.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纸织画是以传统国画为画基,按一定的技艺程序,把一幅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等)裁成一定规格的经条,保留画幅的头尾,使画面不致紊乱;然后用同样规格的素纸条为纬编织而成。 纸织画为永春特产(①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郑一崧修、颜寿等篡《永春州志》卷七(风土•物产•货之属》载:“纸织画,出永春……历考闽中他郡,无此工艺,惟永春传授者四、五家,男妇皆习为业云”。同治六年(1867年)孙尔准修、陈寿祺等篡《福建通志》卷六十《物产》条有载:“织画惟永春有之”。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郭柏苍《闽产录异》卷一《货识.织画》条云:“织画,出永春州”。民国17年(1928年),郑翘松撰《永春县志》卷十一(物产•用器》“纸织画,此为永春特产”。)。永春纸织画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号称中国的“四大织画”。隋末唐初,永春置桃林场时就有纸织画。至盛唐,已有9家专营。古人曾有不少称颂纸织画的诗文。唐文宗(827~840年)时,郑维有诗赞云:“何物离披最可人,纸织经纬别有因。拂憕盼来同绢素,侧理纵横未足珍。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入妙,烘云托月景偏真。能使倪迂羡绝技,更令顾痴噗通神。讶是天孙云锦织,七襄偶尔落风尘。王墨吴装供驱使,马尘龙雾亦停匀。经营惨淡关意匠,远擅桃源物色新。”明代,纸织画制作已极盛。明人田艺蘅撰《留青日札》载:“嘉靖中没入严嵩家赀,有刻丝、衲纱、纸织等画之名”。这反映纸织画在当时已非俗品,而是作为珍品登上高雅之堂。故宫博物院尚藏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制作的12扇木骨纸织画(书)围屏,屏面为纸织乾隆御笔诗,经刻板墨拓的墨地白字御笔行书。屏风版面以纸织技艺裁拓版为纬条、以白纸条为经,相互编织形成黑白相间、似真非真、韵味独特、典雅脱俗的围屏版面。经纬条缕纤细如线,均不到2毫米,裁割细腻整齐,编织平整缜密,委实珍贵。 纸织画从绘画、选纸、配色、编织每道工序都有完整、严谨的工艺要求。其制作过程:先用宣纸作墨色绘画,用特制裁纸小刀,按规格细心裁割纸条,宽不及2毫米,头尾不断,画面保持原样,便是经条;另取素宣纸,裁成与经条一样宽的纬条。然后,用木架织纸机仿效古时织布法,双梭交穿,轻抒细织,最后依画濡墨点染色彩,便成。据清乾隆《永春州志》载:“纸织画,出永春。先以纸描就山水、人物、花鸟,辟作条缕,更加白纸为纬,织之。柔滑如绫,工细绝伦。”《香祖笔记》载:钮玉樵(秀)云:“近闽中有纸织画,乃破纸为条成之。山水、人物、花鸟,布置设色,种种臻妙,与刺无异,是奇技也”。民国17年(1928年),郑翘松《永春县志》卷十一《物产•用器》“其法以佳纸作字或画,乃剪长条细缕,而以洁白之条缕经纬之,然后加上彩色,与古所谓罨画及《香祖笔记)巩画相类”。 纸织画规格有6×3.2尺、5×2.8尺、4×2.6尺、2×4.8尺,同时,也可根据织造者的意愿和不同需求而制作。纸织画的纸缕分粗、细两种,粗的一天半即可织成,细的则需三天,价格也不相同。据民国30年(1941年)《福建省工商品特刊》载:“王华亭《关云长秉烛达旦》一图,每幅售国币150元,其织造费时十余日”。 “全岁出品计仅三、四十幅,可获五、六千元利,而织料成本低微,每幅不满五元。”永春纸织画不仅行销闽南一带,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就远销东南亚各埠,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纸织画题材广泛,受群众喜爱的有《福禄寿》、《皆大欢喜》、《寿图八仙》、《石鹤朝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麻姑采药》、《鸳鸯戏水》和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故事情节为题材的;也有雅俗共赏的山水、花鸟、书法、墨拓等。 纸织画的艺术特色,正如清代泉州翰林陈启仁《纸织白鹤幛诗》所云:“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我闻桃源场中客,妙技别出关、徐、荆。云篮花笺三十尺,画笔一扫神英英。并力剪作万万缕,纬以素纸痕分明。织锦机中好娉婷,巧慧豪夺天孙星。春葱掷梭稳不停,毫发位置劳经营。烟云斯须出素手,笔墨化尽恒畦町”。永春纸织画的制作者少见于史籍记载。从厦门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作品看,操此业者颇多。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从业者有李、施、黄、翁、蒋、王、章、郑、洪、庄诸姓,十余人。时有李自芳、字润之,家传纸画,亦善绘事,其子孙多以书画名。(①民国17年(1928年)《永春县志》卷二十四《方技传》。)19世纪30年代,永春县城制纸织画的有李宜拱的“李桂亭”、章降寿的“章难亭”、王阿九的“王华亭”、黄玉有的“黄芳亭”等四家。民国29年(1940年)11月12~18日,在永安体育场举行的福建省工商品展览会上,有王华亭、黄永源的纸织画参展,均评为优等。至1949年,仅存“黄芳亭”一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束缚,只有达官贵人或有钱人欣赏,销售市场不大;制作者要有一定技能,因“惟永春有之”的地区局限,以及“父子相传、传媳不传女、外人不传”的陋规,都使纸织画难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纸织画得到恢复和发展。1956年,黄永源参加漆篮生产合作社,从事纸织画制作,1958~1960年,黄永源收6名学徒,传授纸织画技艺,成立永春纸织画生产合作小组。其作品除参加广州交易会外,曾50多次在20多个国家的展览会上展出,博得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的称赞。其代表作有《山村夜明珠》、《百花卉放》。黄永源为发掘、继承和发展纸织画传统技艺作出了贡献,著有《纸织画旨趣》书稿。1988年4月,永春纸织画研究会成立,有会员20余人,年产纸织画千余幅。同年10月,永春纸织画首次在福州展出,展品中既有传统的式样和题材,又有新的抽象的形式;技法上既保持传统,又吸收其它画种的养分。 纸织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制作手段也有了改进。林志恩研制竖式纸织机,虽仍为手工操作,但速度较横式的为快。还有人研制出袖珍型纸织机,携带方便,且可织制大幅纸织画。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