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

知识类型: 政府信息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667
专题名称: 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296.pdf
专题类型: 政府信息

专题描述

一、立项依据、目的和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4]36号文指出:“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逐步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历史上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极其惊人。据专家预测,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内,九十年代中后期将步入高潮活动期,有发生七级及七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与地震活动强烈的台湾省仅一水之隔。我省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近年来又小震不断、中强地震时有发生,水口水库诱发地震频繁。近几年来,闽南地区一直被全国地震会商会列为值得加强监视的地区,也一直作为我省防震减灾的重点地区。该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因此,做好综合防震减灾工作对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我省的防震减灾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地震形势和经济发展等特点,我们建议把闽南地区(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作为我省和我国东部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区。从1995年开始,在“九•五”期间实施并完成“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使闽南地区在本世纪末或稍长一些时间基本上达到“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主要依据如下: (一)我省闽南地区位于著名的长乐至诏安断裂带南段,区内构造断裂纵横交错,地震活动强烈。据历史记载,1185年以来闽南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5次,遭受过一次8级地震、二次7级地震、三次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1604年发生于泉州海外的8级大震,使泉州府“楼铺、雉堞倾圯殆尽”,莆田兴化府“城中大厦几倾,乡间屋倾无数”。闽南地区是我省地震重灾区,也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地震重灾区。 (二)从九十年代开始,我省沿海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1992年我省连续发生5次4.0级以上地震,除1次发生在龙岩连城((M=5.1级)外,其余4次都发生在沿海(莆田南日岛M=5.2级;厦门南海中M=4.5级,龙海县2次M=4.1级),去年9月16日又在东山东南海中发生7.3级大震,使闽南地区遭受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突发性以及成丛性等特点,我省沿海尤其闽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将更趋活跃,地震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三)闽南地区是我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金三角”区,厦门市还是全国著名的经济特区,这一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又是外资投向的重点地区之一。但是,这一地区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相当薄弱,而且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城市和居民建筑物多建在冲积盆地的软土地基上。可以预计,如果在闽南地区发生一次中强地震,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重要设施、高层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的增多,人口流向城市等,未来地震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将大幅度增加。 (四)闽南是我国著名侨乡和台胞祖居地,也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八十年代发生于厦门、泉州的2次地震谣传事件,波及港、澳、台和东南亚,对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去年“9·16”发生于东山东南海中的7.3级地震,又引起了港、澳、台同胞的极大反响和关注。总之,闽南地区是个极其敏感的地区,闽南地区防震减灾工作做的好坏,不但会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省委、省政府、国家地震局以及各级地方党政部门十分关心和支持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省地震监测台网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第一手观测资料,培养了一支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的技术队伍。此外,闽南各市、县地震机构基本健全;闽南三市及下属市、县都制订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了城市四级宣传网和农村三级宣传网。去年“9.16”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发生时,遥测网、通讯网在快速定位和地震速报方面发挥了作用。在震感十分强烈、部分建筑物受损的情况下,群众情绪稳定,人员伤亡相对较少,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初见成效,具备建立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把闽南地区作为防震减灾的示范样板区,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同时可以达到投资少、效益高的目的,并为其它地区的综合防震减灾工作积累经验,达到示范的目的。 二、科学思路和目标 防震减灾的科学思路是坚持以预防为主,走以监测预报为基础的综合防御的道路。主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地震的监测预报:是其它环节的基础,要做好长、中、短、临的预报,改善和保护好观测环境和条件。 (二)震灾预防:使闽南地区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走向规范化,潜在险情和易受伤害的条件得到减轻,新建工程能基本上达到6级左右地震不倒或可修复,农村房屋也能大大减少灾害损失。 (三)地震应急:在遭受6级或更大的地震袭击时,震情和灾情能迅速、准确地报送给各级政府,各级防震减灾领导、指挥机构能快速到位,迅速启动大震应急预案。生命线工程能基本不损坏或仅部分损坏并可快速修复,并能基本保证救灾的需要。 (四)救灾重建:使人们具有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并基本具备自救和互救能力,震前能迅速动员起来,震后能自觉组织起来抗震救灾,社会秩序能迅速恢复稳定,人员伤亡大大减少,并能严格按照设防标准进行重建。 在做好以上四个环节的基础上,使闽南地区在本世纪末达到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的目标。 三、关键技术措施和实施途径 (一)完善闽南地区地震监测预报、预誓和快速反应系统 1.闽南数字化遥测台网建设。建立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地区数字化地震无线遥测台网。由一个中心站、二个中继站、七个遥测台组成,地震讯号集中由中心站统一处理、分析。二次数据通过短波数传至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及泉州、漳州市地震局,并最终实现与全省其它台网联网,使闽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1.5级,在15分钟内向闽南三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提供网内和台网附近地区NL≥4.0级地震信息。 2.利用GPS导航卫星监测福建沿海地壳运动。用最新的GPS导航卫星监测技术,在闽南地区建立6~8个GPS监测点(延伸到莆田、平潭),并且与台湾省同步联测,以监测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地壳运动的时空图像和应变场的时空图像特征,为中期预报提供定量指标。 3.闽南地区地震前兆台站的改造和优化。将现有闽南地区4个专业台站和5个地方台站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向自动化、数字化发展,使闽南地区地震前兆监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4.闽南地区地震无线通讯网的改善。将闽南地区市级地震专用无线电台纳入福建省区域地震通信网内并实现数字传输,建立以地市级电台为中心的县级地方通信网。由这二级通信系统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为震情和灾情速报、抢险救灾指挥联络提供畅通的无线信道。 5.建立闽南市、县二级政府与市、县地震局(办)的应急联络渠道,即建立地震应急专用通讯线路。一旦震情发生,该通讯线路能不受任何干扰,保持畅通无阻,使当地政府能及时掌握震情和迅速布置抢险救灾工作。 6.配置地震灾害现场图像传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线路,在指挥机关即可得到在地震现场摄录到的传真图像,为政府领导组织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二)进行闽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预测,加强抗震设防标准、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1.开展闽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预测工作。通过分批分期对闽南三市地震地质环境、岩土力学特性的详查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及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工程设施防震抗震性能的调查分析,划分出易受灾区、一般区和低地震烈度区,提出闽南地区不同地块、不同地质条件的地震动参数,为国土整治和开发利用及外商投资提供可靠的依据。 2.依照有关规定对闽南地区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以保证新建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能严格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和施工,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水平。 3.分期分批对厦、漳、泉三市现有房屋建筑物、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进行抗震加固。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分工负责,对闽南三市区现有房屋建筑物、工程设施,尤其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和地震安全性进行详查或抽查提出抗震加固方案,逐步实施。 4.制订闽南地区农村建房规范,加强对农村建房的管理与监督。有关部门对闽南农村民用房抗震性能加强调查研究,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质条件下的民用建房进行指导,对闽南石结构建筑进行抗震指导和提出加固措施。 5.闽南地区高层建筑定期形变测量以及闽南三市之间的面上水准联测,按有关规定执行。 6.闽南地区强震台网建设。在厦、漳、泉三市各安装若干台加速度强震仪,以取得闽南区域性强震加速度值时程运动曲线,为建筑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抗震设防基础数据。 (三)完善闽南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絡 在各级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完善闽南城乡防震减灾宣传网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增加宣传内容,扩大宣传面,提高各级领导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抗震设防及自救、互救能力。重点宣传内容有: 1.大力宣传防震减灾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 2.加强对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3.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密集的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中小学)的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及时平息地震谣传,安定社会。 (四)推进地震灾害保险事业,是增强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使震区的单位和个人能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最大程度地避免震灾对社会经济的震荡 (五)加强省级防震减灾指挥系统建设 为了保证闽南地区防震减灾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加强省一级的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及配套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完善并落实闽南市、县二级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和闽南三市综合防震减灾对策。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以便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2.成立省、市二级地震灾害评估委员会,建立闽南三市地震灾情调查和报告网络,以便一旦强地震发生时,能迅速、客观地向省政府、中央报告灾情,取得省、中央支援; 3.改善全省防震减灾无线通信网; 4.完善和落实全省及省各有关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5.建立和完善全省防震减灾数据库、计算中心和震情会商室; 6.完善全省地震速报系统。 四、组织形式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一项科学行为,又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工作体系。为此,建议成立“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由省府领导和国家地震局领导分任正、副组长,厦、漳、泉三市领导和省有关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地震局,负责日常工作。 五、实施步骤和经费估算(一)实施步驟 1.1995年:正式立项,设立领导组织机构,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项目内容;分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领导对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完善整体实施方案。 2.1996~2000年:分项目组织实施,完成一个验收一个。2000年底前对整体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总验收。 (二)经费估算 1.初步估算:1600万元,可按5年分期到位。其中:预研究经费60万元,实施经费1500万元,总验收经费40万元。 2.筹资方式:闽南地区防震减灾示范工程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当采取多渠道集资办法,主要由国家地震局、省政府及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政府共同出资,并努力争取社会上的经济实体的支持和赞助。 福建省地震局 一九九五年三月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福建省志·地震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中强地震、地展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科研、机构与队伍、地震工作管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