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尼阿兰蜜蜂

知识类型: 动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523
专题名称: 喀尼阿兰蜜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212.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喀尼阿兰蜜蜂(简称喀蜂),原产欧洲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属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民国37年(1948年),福州协和农业职业学校从美国引进1只纯喀蜂蜂王。喀蜂蜂王黑色,有的蜂王腹环节基部杂有棕黄色环带。工蜂体壳黑色,腹部第二和第三节背板常有棕色斑,有的具红棕色环带,毛灰色,外观呈灰黑色。吻总长6.4~6.8毫米。喀蜂采集力强,越冬性能优良,耗蜜少,性温驯,安静,盗性弱,抗囊状幼虫病能力强。但分蜂性较意蜂强,育虫节律陡峭。1974年,国家农林部和外贸部从南斯拉夫、奥地利等国引进喀蜂纯种蜂王,通过省农业局和外贸局分配给福建农学院蜂场4只、龙海县蜂场5只,并由它们培育近百只纯种喀蜂王扩大试养。喀蜂表现出采蜜力比意蜂强,性情比意蜂温驯,但繁殖力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不如意蜂,秋后蜂王停卵早,群势下降快。 1950年、1975年,福建农学院曾进行喀、意蜂杂交试验,以意蜂作为母本,喀蜂作为父本,配制出的意喀杂种,产卵力和群势发展与意蜂不相上下,采蜜力十分突出,但性情较凶暴。1951年,在福州洪山荔枝、龙眼花期,福建农学院饲养的意蜂采蜜群,一般群产蜂蜜50~60千克,而意、喀杂交蜂群,产蜜达75千克以上。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蜜蜂良种选育,至今全省已无纯种喀蜂群。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