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黑猪

知识类型: 动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440
专题名称: 福州黑猪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064.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专题描述

福州黑猪主要产于福州市郊区、县,该地区为丘陵坡地及冲积平原。耕作制一年三熟。郊区大量种植蔬菜,为养猪提供丰富的青绿饲料。城市加工业提供大量的副产品,如米糠、麸皮、酱渣、酒糟、豆渣、麦芽糖糟等,增加饲料的多样性。郊区妇女每日清晨入城市收集泔水,挑回喂猪,获得饲料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该猪种的来源难于考查,其体态结构及生长性能与闽南、闽北的猪种有区别。据养猪专家陈效华教授鉴定,它是属于江海型的,与浙江的虹桥猪、台湾的桃源猪相似。但有的学者认为是华北型猪种。 福州黑猪的繁殖性能好。据调查,3胎以上母猪平均产仔13.88头,科研单位测定平均12.18头。母猪的泌乳性能也好,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鼓山乡茶会大队猪场测定,母猪泌乳高峰期在分娩后30~60天时。市郊横屿、鼓山一带是母猪产区,所产仔猪供附近各县需要。 原有福州本地黑猪虽然繁殖能力较强,但肥育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1951年,福州畜牧场用巴克夏、约克夏公猪在横屿乡与当地母猪进行经济杂交试点工作,其杂交后代颇受欢迎,农户自动选留黑色杂种小母猪做种。1964年,由福州市家畜育种辅导站、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福建农学院等单位,在群众选育的基础上,对含有部分巴克夏和约克夏血统的杂种猪进行选育。1973年,由省农业局畜牧组、省农业科学实验站畜牧组、省农林大学畜牧兽医系、福州市农科所及福州市北部畜牧场等有关单位组成福州黑猪育种协作组。1975年,福建省科委正式下达福州黑猪品系选育课题,经过协作组的共同努力,分别建立福州黑猪3个品系,即“320”亲缘群、全能品系及快长系,并在福州市郊区建立试验示范及推广点。经多年扩群繁殖、系统培育,形成现在的福州黑猪。 福州黑猪体型较大,被毛稀疏、黑色,头大小适中,面微凹,额有较深的菱形皱纹,耳大下垂,胸较深,背宽平或微凹,腹大稍下垂,四肢坚实,乳头7~9对(9对的占调查数的55.56%)。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87.97公斤,体长164.04厘米,胸围130.71厘米,体高86.66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72.77公斤,体长150.89厘米,胸围126.04厘米,胸围126.04厘米,体高76.97厘米。性成熟较早,80日龄小公猪睾丸切片可见到成熟的精子。群众使用一般公猪在5~6月龄、体重50~60公斤时配种,母猪在6月龄、体重50~60公斤时初配。福州黑猪的繁殖性能较好,1984年前后,省农业院校等3个单位测定,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0.16头,初生窝重11.92公斤;经产母猪分别为12.18头,11.74公斤;60日断奶时,初产的平均窝重108.25公斤,3胎以上的为135.51公斤。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初产的产仔9.49头,3产以上的为13.88头;初产的20日龄仔猪窝重为36.42公斤,3胎以上的为42.21公斤。群众采用陆续断奶法,因而断奶窝重难以测定。 福州黑猪肥育性能在中等饲养水平下,平均日增重400~500克,每公斤增重耗精料3.50~3.90公斤。在营养水平稍高时,每公斤混合精料含消化能2.8兆卡,可消化蛋白质18%,日增重可达589克。肉的品质方面,据对7~8月龄、体重80~90公斤的肥育猪屠宰测定,平均屠宰率为72%,背膘厚3~3.57厘米,眼肌面积为21~25平方厘米,平均瘦肉率为47.20%,脂肪率32.47%,皮重、骨重分别占胴体重的11.31%、9.02%。 80年代以来,福州黑猪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种畜数量日益减少。在本省生猪生产中已不起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