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建税收稽征制度
知识类型:
制度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353
专题名称:
福建税收稽征制度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415.pdf
专题类型:
制度
专题描述
宋代,福建征集赋役,实行户籍登记制度,内容为丁男和田地亩数及财产状况。每年征税前编制税帐,或叫管额帐,详细记载各户丁男田亩及豁免定额。夏秋两税完成后,编制“纳毕帐”,记载征收和豁免情况,逐级汇总上报户部。这种管理方式,基本上一直延续下去。清代,按照黄册(户口册)和鱼鳞册(田地丈量册)编制《赋役全书》。福建省在具体征收中,先向“花户”(纳税户)颁发“易知由单”(通知单),内中开列上中下则,正、杂、本、折、钱、粮及总数,由“花户”依数缴纳。后来“易知由单”因内容繁什,民不易晓而停止使用,改用三联单,“凡征收钱粮及豆麦等项,俱如数登填”,“一存州县,一付差役应比,一给纳户执照”。如果“无票付执”,许“民间首告,以监守自盗论”。此后,福建还推行“滚单法”,“于每里之中,或五户或十户为一单。于某名下,注明田地若干,银米若干,夏秋应完若干。分为十限,发与甲首,以次滚催,……其有停搁不完不缴者严惩。”这实际上是用保甲连坐法来催收赋税。清代后期,战乱频繁,福建不少府县户口、土地册籍荡然无存。民国初期,福建“田赋弊窦,最为深重。少数书吏,窟穴其间,私藏册籍,视若己产,衣钵相传,据为利薮。坐视政府无稽考之具,不知田地坐落,粮户之名,业户无征信之资,不知科则重轻,负担多寡”。1993年,福建省财政厅开展整理田赋工作,改良串票,分四联,一联为通知;二联三联为各期执照;四联为存根。至于福建工商税收的稽征管理,史料缺少记载。民国南京政府以后,才有较完整的稽征管理制度。各主要工商税收,都制定了税法,对征收、管理、检查都有较明确的规定。(1)纳税登记制度。各税除明确规定纳税范围、税率外,还规定应纳税的厂商须于开业前向主管征收机关办理登记手续,登记内容大抵有商号名称、营业负责人、资本额等。工厂、商号如发生合并、改组、转项、歇业、停业、迁移等情况,应按规定时间向主管征收机关登记,换领新证。主管征收机关应厂商申报事项派员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随时登记入册,呈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查。厂商领证后方得生产或营业。(2)复查制度。厂商应将一年度的生产、售价、资本填写报告单,申报主管征收机关。主管征收机关接到纳税人报告单后进行复查,核定每月应纳税额,按月填发通知书,通知纳税人缴纳。(3)纳税制度。纳税人接到纳税通知书后应按规定时间纳税。如不服主管征收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可提出正当理由与确定证据,由主管征收机关重新核定,但须先如数缴纳税款,如确实有误,待重新核定后,再行退税。税款一律就地缴纳。(4)检查制度。纳税人应将全部帐簿连同有关单据备齐,供主管征收机关核查。上级主管征收机关应于每届复查期间派人至各地抽查,复查厂商的帐簿,以防偷税漏税。厂商如拒绝核查,则处以罚款。如有伪造帐簿者,则处以罚款并补收所欠税款,情节严重的还可处以徒刑或拘役。查验者应对厂商的营业情况保密。(5)簿籍管理。厂商在生产或营业前,应将帐簿在使用前向主管征收机关登记,并填使用帐薄报告单,内容包括帐簿名称、用途性质、册数页数、起用日期和可用时间、内容等,待主管征收机关编号盖戳后即可使用。厂商不得涂改或伪造,并妥为保管,以备主管征收机关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稽征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