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林

知识类型: 自然资源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072
专题名称: 黄山松林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43.pdf
专题类型: 自然资源
分布: 分布在海拔1100~1700米间的山地

专题描述

黄山松林在福建分布面积不大,大都分布在海拔1100~1700米间的山地。这里气温较低,湿度较大,适宜于黄山松的生长。但在风力较大的迎风坡上,长势较差,往往有“旗状”或“匍匐状”的树冠,显示其生态特征。全省黄山松林保存最好的是在武夷山脉最高峰黄岗山,其乔木层高度在15~18米之间,最高为22米,胸径一般为20~25厘米,最大达70厘米。乔木层的组成成分除黄山松外,尚有茅栗(Cataneasequinii)、云山椆(Cylobal-anopsissessilifolia)、枫香及南方铁杉和柳杉等树种。灌木层多为一些耐寒性较强的落叶或半落叶的种类,如杜鸦、鹿角杜鹃(Rhododendronlatoucheae)、小果南烛(Lyoniaovalifoliavarellietica)、乌饭、江南山柳(Clethracavaleriei)、细齿柃木(Euryanitida)、石栎(Litho-carpusglabra)等。草本植物生长良好,常见的有芒、野古草、野青茅(Calamagrostisarund-inacea)、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黑紫藜芦(Veratrumatrovioloceum)、小二仙草(Halorragismicmntha)等。黄山松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和风力增强,便成为矮曲林。 黄山松林都是天然林。它可以与壳斗科、山茶科等阔叶树种组成混交林,也可以与南方铁杉和阔叶树形成混交林。更常见的是黄山松纯林,而且常是同龄林或“两代林”,即在疏稀的黄山松母树周围生长有大片的幼龄林。产生这种现象可能与“炼山”(火烧山)有关。黄山松老树,树皮厚,分枝高,不易被火烧死。野火清除了灌草丛,为黄山松的天然下种和更新创造条件,因而造成同龄林或两代林。如果停止人为干扰,并有足够的时间,这种单优种组成的单一林,也可以发展为黄山松、阔叶树混交林,进而演替为以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 黄山松木材坚实,纹理直,树脂少,材质仅次于杉木,容易加工,制作各种用具。黄山松生长尚快,40年左右其胸径可达20厘米,是本省海拔1200米以上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