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赤红壤、潴育盐溃水稻土区
知识类型:
其他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067
专题名称:
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赤红壤、潴育盐溃水稻土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2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本土壤区位于同安马巷至华安城关一线以北的南亚热带地区,包括泉州和莆田两市的东部和东南部以及福州市南部,面积约与上区大致相当。本土壤区西靠戴云山脉,东临台湾海峡,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平原分布较广。省内四大平原中的三大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晋江平原)分布在本土壤区。此外,在一些港湾沿岸还分布着滨海滩涂。成土母质以花岗岩、火山岩风化的残坡积物为主。前者风化强烈,多属红色粘土或砂质粘土,粘土含量较高,多夹有石英砂砾,渗透性能较好,但抗蚀力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一般土壤肥力较差;后者岩性坚硬致密,抗风化力较强,风化壳一般较薄,土质较粘,抗蚀性较强,加上植被保存较好,土壤侵蚀较轻,肥力相对较高。平原地区大多属冲积物,滨海滩涂多属海积淤泥。气候温湿,水热条件优越,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雨林,但已遭破坏,大面积丘陵山地被稀疏次生林及灌草丛所代替。海拔500米以下,主要有马尾松、相思树、野牡丹、桃金娘、芒萁及旱生禾草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海拔500米以上山地,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覆盖度较高,基本无水土流失。人工植被除水稻、大小麦、甘蔗、花生、大豆、烤烟等大田作物外,亚热带果树面积较大,有柑桔、香蕉、龙眼、荔枝、菠萝、余甘、杨梅等。 本土壤区成土特点是富铝化程度和有机质的矿质化程度较红壤强,其表现是:土壤分布的高程逐渐降低,其基带赤红壤在本区多分布在海拔200~25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成土作用也逐渐变弱,如有机质的累积逐渐减少,加之人为活动频繁,垦殖率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干旱、瘦瘠成为赤红壤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海拔200~800米为红壤带、800~1200米为黄红壤带,海拔1200米以上为黄壤带。一般随海拔上升,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肥力也提高。 本土壤区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肥力较高的潴育水稻土(乌泥田、灰泥田)不仅是水稻的高产区,也是本省甘蔗、黄麻的高产区。但本土壤区还有许多自然肥力较低的赤红壤尚未开发利用。此外,沿海丘陵台地上广泛分布着赤土,这些旱作土壤耕层浅,缺水易旱,有机质养分少,作物产量低。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