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丘陵盆谷红壤、紫色土、渗育水稻土区

知识类型: 其他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064
专题名称: 闽西南丘陵盆谷红壤、紫色土、渗育水稻土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2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本土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南邻广东省蕉岭、大埔县;西界江西省瑞金、会昌、寻乌县,北接闽西北低山盆谷红壤、潴育性水稻土区,东连闽中、闽西北中低山红壤、黄壤、潜育性水稻土区和南亚热带季雨林赤红壤地带。包括龙岩市大部和三明市一部分,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2。 本区东西分别由博平岭和武夷山脉(南段)屏障,其间,因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自东向西分别排列着天宫山—岩顶山—茫荡洋山、玳瑁山和松毛岭一金鸡岭等三列山岭,海拔均在800~1200米之间,以玳瑁山中段的梅花山为最高,其主峰石门山海拔1823米,是本区的最高峰。组成山岭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其次是火山岩和石英砂岩、石英砾岩。在上述5条山岭(山脉)之间,分布着宽窄不一的长廊状谷地,其排列方向与山文线一致,均呈北北东—南南西或北东—南西方向。在博平岭与天宫山—岩顶山—茫荡洋山之间,是九龙江上源之一的雁石溪谷地和永定河谷地,分布着白沙、雁石、龙岩城关、坎市、湖雷、永定城关等盆地;在天宫—岩顶山—茫荡洋山与玳瑁山之间,是万安溪谷地和黄潭河谷地,分布着万安、步云、古田、大池、溪口、白砂、太拔、稔田等小盆地;在玳瑁山与松毛岭—金鸡岭之间,是文川溪谷地和朋口溪谷地,分布着连城城关、朋口、新泉、旧县和上杭城关等较大盆地;在松毛岭—金鸡岭与武夷山脉(南段)之间,是本区最大河流汀江(干流)谷地,分布着新桥、长汀城关、策田、河田、濯田、官庄等盆地。所有盆地的两岸,都发育了大小不一的河漫滩和冲积平原以及2-3级阶地。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方便,是重要的农耕地区。山地成土母质除花岗岩和火山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外,还有较大面积各种沉积岩(砂岩、页岩、石灰岩)风化残积坡积物。 本土壤区所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优于闽中及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18.4℃~20.3℃,极端最低温度-4.8℃~-6.5℃,极端最高温度38℃~40.2℃,≥10℃积温5857℃~6700℃,降水量低于闽西北地区,年降雨量1481~1750毫米,3~9月降水量约占81%~84%,相对湿度80%,水热资源适于喜暖作物生长发育。但冬季冷空气南侵引起低温霜冻,对农业危害大。 原生植被常绿阔叶林多已遭破坏,较大面积次生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毛竹、甜槠、青冈栎等。由于过伐,成熟林、中龄林很少,有些地方水土流失较严重。 土壤类型多种多样,自然土壤以地带性红壤为主,其次有紫色土、石灰土等,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农业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其中又以丘陵山地的渗育水稻土(黄泥田)占大部分。盆谷区有潴育水稻土(灰泥田和潮砂田),还有一部分紫泥田和潜育水稻土(烂泥田)。丘陵坡地还分布有旱作红壤(红泥土和红泥砂土),著名的永定烤烟多种植在这里。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