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土壤

知识类型: 自然资源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061
专题名称: 菜园土壤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19.pdf
专题类型: 自然资源

专题描述

菜园土是自然土壤或其他农业土壤长期种植蔬菜,经人类精心培育旱耕熟化而形成的高度肥沃的人工土壤。因此其成土作用具有与一般旱地不同的特点:(1)厚熟耕作层的形成。菜园土通过一年四季经常的整地、松土和施用大量有机肥,不断加深熟化层的厚度,并随耕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厚。高度熟化菜园土的熟化层一般可达50~60厘米。(2)强烈的腐殖质积累。高度熟化菜园土,其腐殖质含量不但远较一般农业土壤高,而且上下层差异不大,其腐殖质组成的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也较同地区旱地土壤大。(3)土壤有机无机胶体高度复合。高度熟化菜园土的原土复合量较一般旱地明显增大。原土复合量是反映土壤中与矿物质结合的有机质数量,复合量愈大,土壤肥力愈高。上述说明,菜园土的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精耕细作、施肥浇水精心培育的结果,从实质上看,是土壤腐殖质含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生物养分不断丰富、土肥高度相融从而使土壤性质得到深刻改造。菜园土所具有一系列优良的农业性状,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高度熟化菜园土良好的农业性状,用福州菜农的话来说可归纳为五个字:厚、肥、柔、温、润,即具有深厚的熟土层,一般土壤熟化层厚度多在20厘米左右,而熟化菜园土可厚达50~60厘米,这就保证土壤有丰富的养分储量,并有利于蔬菜根系的充分发展。肥,指菜园土供肥能力强。肥稳、肥性大是菜园土供肥能力的重要特点,其不但潜在能力高,而且有效肥力也高,保证土壤对蔬菜养分的持续供应。据对福州菜园土的调查研究,种植20~30年的老菜园上,每公顷土壤有效氮、磷、押的含量分别为75~105公斤、90~112.5公斤和375~825公斤,特别是磷素的供应较一般土壤明显提高。柔,指土壤结构好、耕性也好。菜园土结构多为团粒结构,土性柔软、不坚硬,不板结。耕性好,表现在耕作效率高、质量好,有利于菜苗出土和蔬菜生长。温,即有良好的土壤温度状况,“冬暖夏凉”。由于菜园土富含有机质,特别是土壤结构好,水、气比例适当,更有利土壤保温、稳温,保持土壤良好的温度状况。润,是指一方面土壤保水性好,蒸发量低,能回润,耐旱,同时土壤透水不积水,耐涝,土壤常年保持湿润状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