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武夷山脉北段山地、河谷平原区
知识类型:
地理、地貌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唯一号:
130034020230000034
专题名称:
武夷山脉北段山地、河谷平原区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070.pdf
专题类型:
地理、地貌
专题描述
本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介于武夷山脉与鹫峰一戴云山脉之间,北与浙、赣两省相邻,南界西起淮土,经宁化、清流沿九龙溪至永安西洋与武夷山南段低山、中山、河谷平原区相接,幅员最广,包括南平市的松溪、浦城、光泽三县的全部和政和、建瓯、武夷山、建阳、邵武、顺昌的大部或一部分,以及三明市的建宁、泰宁、将乐、明溪的全部和宁化、清流、永安、三元、列东、沙县等的大部或一部,全区面积约25380.5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20.91%。 在大地构造上属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带,由一系列的复式褶皱和断裂所组成,总体构造呈北东方向展布,其次还有北西、南北和东西等构造方向。区内广泛出露上元古界的变质岩系,主要由片麻岩、片岩、变粒岩、石英岩等组成。由于加里东后期隆起,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的地层,除在南部出露外,北部几乎缺失。中、新生代地层,多以盆地产出并呈北东方向排列,如漳平组、长林组、南园组、沙县组和赤石群等。花岗岩侵入体分布也很广泛,常构成高大的山体,如建宁和泰宁交界的白石顶(1857米)等。新构造运动强烈,以断块整体上升为主,上升幅度大,故使武夷山地成为全省地势最高的山区。 区内海拔多在500~1500米,是本省地势最高的地区,属武夷山脉北段组成部分。地势北、西、南三面高而中部和东部低,平面轮廓略呈“凹”字形。山地是本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多为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和砂岩组成,面积约16648.25平方千米,占本区总面积65.56%,其形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山体展布多呈北东方向延伸,与构造线一致,在流水长期侵蚀、切割下,形成山岭陡峭,地势高耸,切割强烈的地貌特征,这在卫星像片上显示尤为清晰。 本区河流除浦城、光泽县的局部地区流入赣江外,均属闽江水系。沙溪是本区最长的河流,为闽江的干流,从本区南部和东缘流过,它同建溪、富屯溪均发源于武夷山区。河网密布,格子状、向心状和放射状水系结构明显,河谷形态以“V”形谷为主,多作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各种成因类型的大小盆谷亦沿河成串珠状分布,高程呈阶梯状降低,多裂点,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较大的盆地有浦城、光泽、建宁、泰宁、将乐、宁化、明溪、永安、三明、沙县等,盆地中堆积了厚度10~20米的第四纪沉积物,沿河两岸发育有阶地,周围有丘陵,层状地貌明显。 本区地处武夷山地,地势高,起伏大,沟谷纵横,峰峦叠嶂,山岭连绵,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土地类型复杂,气候差异大,山地温凉潮湿,丘陵、盆谷温暖潮湿。热量资源略低于全省的中等水平,水分比较充裕。年均气温15℃~10.5℃,夏季近5个月,冬季3个月左右;≥10℃的积温5150℃~6150℃,适于稻谷栽培和林、茶、果的生长。年平均降水量1550~2000毫米,分布不均,多值区在武夷山脉一带,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是全省四大雨区中心之一。土壤的垂直分带谱在黄岗山大致是:海拔700米以下为红壤,700~1050米为黄红壤,1050~1900米为黄壤,1900~2158米为山地草甸土。植被的垂直带谱也很明显,海拔200~1200米为常绿阔叶林,1000~16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1200~1800米为针叶林,1700~1950米为山地苔藓矮林,1900~2100米为山地草甸。这种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变化,在南部和北部虽不尽相同,但进行山地开发利用时,应因地制宜。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