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作物生长季热量状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474
专题名称: 福建省作物生长季热量状况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065.pdf
专题类型: 气候、水文

专题描述

作物生长的各界限温度指稳定通过0℃、10℃、15℃及20℃的积温及持续时间,对作物生长有明显意义。福州以南的沿海一带热量最丰富,武夷山、鹫峰山、戴云山等山脉高海拔山区热量较少。 (一)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数和积温 除位于鹫峰山脉的屏南县、周宁县、寿宁县及武夷山脉东侧的长汀县至浦城县西北部外,其他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普遍在6500℃以上,初终日间隔日数360天左右。岛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为5500℃~7600℃,自北向南增加。海坛岛以北在5500℃~6900℃之间,大嵛山岛为5500℃,海坛岛以南在6900℃~7600℃之间,江阴岛6900℃为最少。初终日间隔日数在356~365天之间。 (二)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数和积温 稳定通过10℃初日大部始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以厦门、漳州两地(市)中南部及泉州地(市)东南部为最早(在2月上旬),高海拔山区初日最迟(武夷山脉、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在4月中旬)。终日分布趋势与初日相反,自北向南推迟。稳定通过l0℃积温的大部地区为5500℃~7600℃,其中武夷山、戴云山、鹫峰山等山脉800米以上地段积温少于5500℃,福州以南各地(市)内陆达6500℃~7600℃,初终间日数超过300天,三明、南平和龙岩地(市)北部为日数在250~280天之间。 岛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自北向南增加。海坛岛以北6500℃以下,台山岛5483℃为最少。海坛岛以南6500℃以上,东山岛7500℃为最多。全省气温稳定通过10℃的天数在270~360天之间。和省内同纬度陆地比较,岛区的积温和相应日数都较多,岛区是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区域。 (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lO℃~20℃的初终日数和积温 日平均气温在l0℃~20℃的活动积温为4500℃~6500℃,持续时间200~280天。福州以南沿海为5500℃~6500℃,持续时间230~280天,其余各地为4500℃~5500℃,持续时间200~230天。武夷山和鹫峰山、戴云山等山脉部分县10℃~20℃活动积温分别小于4500℃(持续小于200天)和小于5000℃(持续小于210天)。10℃~20℃活动积温是衡量各地双季稻耐寒品种组合安全生长季长短和品种搭配的重要依据。在80%保证率下,积温、持续日数表征双季稻80%年份得到安全生产的保证。福州以南沿海及厦、漳一带最为安全,福鼎市至连江县一带热量资源与安全生产季居中,闽北、西部略差,安全生长季明显偏差,武夷山、鹫峰山和戴云山等山脉安全生产季最短。 (四)积温的年际代差异 稳定通过10℃积温年际极差,为400℃~1700℃,有自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增加的趋势,沿海(平原)比内地(山区)年际极差大,极差最小的北部山区400℃左右,最大的沿海平原1700℃。10℃~20℃活动积温年际极差为llOO℃~2300℃,北部山区最大约2300℃,内地平原小。积温年际极差大,使作物在不同年份的播种日期变化很大,直接影响产量的稳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志·气象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记述福建省气象事业发展脉络的资料性著述,它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了这一时期气象事业在历史巨变中的新面貌、新成就、新特色,客观地体现出气象与经济、气象与社会民生的密切关系,详述出气象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