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春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417
专题名称: 畲族春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1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即“新年”,俗称“做年”。畲家认为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正年”,俗称“五日年”。有的畲村认为初一至初八为“正年”,俗称“上八日”。但春节活动往往延续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或正月二十日,甚至于月底,故有“正月未过都是年”之谓。 除夕交子时,畲家认为新年伊始,户户选出一人,洗净手脸,争先“放头炮”(俗称“开正”),“开头门”,“点头香”,“汲新水”(俗称“龙头水”),每家以争第一来“接年”,以图处处领先,事事吉利。他们点上茗香,分别插在左右大门楣、左右神堂和炉灶上,并对门神、地方神、祖公神和灶神分别顿首叩拜。而后又在神堂和炉灶上点起红烛和茶油灯。这种祈福的烟火不断,持续到正月初五。家庭主妇则早起拨开灶膛中的“隔年火种”,堆上干透柴草,不吹不煽,让其自燃,俗称“做热年”。家中大人小孩都着新装。清晨,家中人人要喝一杯糖茶,吃一碗“长寿面”,吃几块甜糍杷。村中寮里人互相贺年,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吃罢午饭,畲家小孩们则进入毛竹林里“摇竹娘”。他们双脚并立在粗壮的毛竹前,扶着绿竹摇动,边摇边唱:“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有的畲村用毛竹制成“响板”在村内敲击,意为“驱毒虫,逐鬼祟”。有的畲村青少年开始“赛炮”活动。他们抱着“单响”、“双响”和“连响”,各站一山头,从天亮放到天黑,一直要放到对方哑炮为止,意为看谁“发”的多。有的青年举行弈棋和各种游戏活动。他们玩“猴孵蛋”、“猴占柱”、捉迷藏、打秋千,同时还登山、狩猎等。 畲族男女正月初出门,称为“出行”。出门先喝“出行茶”,返家再喝糖茶。出入均燃爆竹。下午,家家备办三牲福礼,在厅堂上摆起香案敬祖公,俗称“喝年”。正月初一这天忌挑粪,忌白天躺床睡觉,认为人躺床,田埂要塌。忌动刀斧杀生,凡食物都要在除夕前切好。正月初二,为“赶山发铳”日,村中青壮年男子扛土铳带猎狗上山开铳,报祝猎神。旧俗“五日年”内不捕杀猎物。正月初五为“开年驾”。早晨,家长领着子孙,各自操锄头、扫帚、畚箕,从大门口往里扫至内厅。连灶膛、鸡埘、鸭窝、猪舍、牛栏、羊圈都一一清理。大家一边清扫,一边喊道:“各物祖公,年驾已开,今日送你归天位。有桥莫涉水,有路莫搭船,伙伴相随。快去!快去!快去!”各人齐呼:“送年!”意为把瘟神病魔驱走,祈求一年四季平安。洒扫庭除后,全家团聚喝糖茶。小孩喝了糖茶喊道:“甜格来!甜格来!”因“甜格来”与“田割来”谐音,寓意为五谷丰登。有的畲村还有“贴喜票”活动,即9人扮“福首”,敲锣打鼓拿着题为“恭贺X府XX喜得XX之庆喜金万锭”的大红纸的“喜票”,分头到一年得喜的家里祝贺,得喜者指盖新房、修墓、娶媳妇、生育儿女、庆寿辰等。在“五日年”内,畲族村举办“讲酒会”,年长者唱《高皇歌》,讲述民族、宗族繁衍、发展的历史。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