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生育习俗“坐月里”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414
专题名称: 畲族生育习俗“坐月里”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1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产褥期,俗称“坐月里”,一般为时一个月。产妇和婴儿以香镜草汤漱洗,有的畲村也用温开水漱洗。产妇卧室前悬挂仙人掌、竹弓、锯子之类,或贴符于门楣等,用以避邪。这时,产妇和婴儿衣裤忌晾于高处。婴儿忌见生人。产妇一日三餐,下午另加点心一餐,都在卧室就膳,餐具用开水冲洗,并放在专用的樟木托盘上。产妇在一个月内,要吃干饭、红酒、生姜、鸡肉、鸡蛋、瘦猪肉、面条等,忌吃冷性、流质、盐腌的食物,如稀饭、油类、蔬菜、肥肉、咸菜等,特别忌吃鸭子、鸭蛋,因有“七月半鸭,不知死期”之说。忌去户外活动,忌到邻居串门,以免受风寒。同时,也忌陌生人进入卧室。 畲家人对于头胎新生儿,不论男女都同样重视。女人生头胎的当天,其丈夫必须备1瓮酒、4斤猪肉、4斤面条和40只鸡蛋送到岳家报喜,俗称“报生”。岳家要回赠葱醋,谐音为“千孙”(醋味酸,“酸”与“孙”谐音),小石3粒,寓意结实平安,小石常被珍藏,可镇惊,以及鸡、蛋等,俗称“送诞”或“送腹”。有的畲村岳家送来1只鸡、30只鸡蛋、1壶酒和1套衣服。如是女婴,酒壶嘴上插1朵花,如是男婴,就不塞酒壶嘴。大凡畲族兄弟姐妹都有给分娩的姐妹送鸡的习俗,有的畲家连一般亲友也送,俗称“做门头”、“送生母”或“门头难”。因此,一般产妇“坐月里”期间都能吃上数十只鸡。他们送“门头难”到产妇家时,一定要将鸡放在大门外,人先进去通报,经过主人点火出来,将鸡浑身“烘”过之后,消除邪气,才能把鸡拿进家里。清代至民国时期,有的畲村对续生的女婴相当歧视,“生女留长,余悉溺之”。(③卞宝第:《闽峤輶轩录》,卷1,霞浦县。)由于许多畲村发生过溺婴,以致造成女少于男的现象。但有的畲村也禁止溺婴,福安《和安宗谱》内《风俗引》记载:“生女溺之,天性何存,此不仁之甚也……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钟姓宜以为戒。”(④蓝宗山:《和安钟氏宗谱》,民国9年。)1949年以后,溺婴现象基本不再发生,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畲家不论生男生女都一视同仁。 “坐月里”后畲族妇女就和男人一起下地劳动,日间给婴儿哺乳2次,即上、下午各一次。《建阳县志》记载,畲妇“生子逾月,服农事如常日,止哺儿一次”。(⑤江远青、江远涵:《建阳县志》,卷2,《舆地志.附佘民风俗》。)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