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生育习俗分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413
专题名称: 畲族生育习俗分娩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1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畲族妇女分娩都在婆家。孕妇的产房即是孕妇完婚、妊娠期间的住所。古时,产妇临盆习惯“坐盘”生育,即坐在矮板凳上,待婴儿出生后,婆婆或接生婆才近前帮忙。畲家认为“分娩不洁”,要避开神灵和祖宗的所在之地,以免污秽天地,冲撞神明,造成家庭破落和子女不吉等灾难。因此,在孕妇分娩时间,一切男人,包括亲夫,都不得近前。有的男人偶然进入产房,在一个月内,都不能去神宫庙观和做佛事。在孕妇分娩时,要点燃一束干茅草或破纸伞,忽闪忽闪地划过产房四周,意为把藏在房间各个角落的“污秽脏物”赶跑。而后,拿一产妇的旧裤子或用红纸剪成裤样贴在门楣上,以示避邪,使婴儿顺利降生。个别孕妇难产,要请巫师到家里,在厅堂搭起香案,请临水奶娘催生。有的“催生”不成,一旦难产而死,便认为这个人的命要“落血污地”,因而,就要请巫师来“拔伤”,超度“伤鬼”转世,否则不能超生,并要将其尸体埋葬到远方无人烟的僻地里去,以免该“伤鬼”再伤害他人。 古时,婴儿降生而胎盘迟落,须得“圆盘”,即将婴儿的脐带缠在木屐或凳脚上,让其自然脱落。断脐时,是男婴,就把毛笔筒劈成竹片为之;是女婴,就把吹火管劈成竹片为之。前者以求兴文兴业,后者以期理事旺家。断脐后用烟灰止血,麻片缚脐。这种畲村生育旧俗已渐废除。 婴儿落地后,以松树叶和香镜草(石菖蒲,天南星科)熬汤给产妇与婴儿洗浴。洗浴时,先给婴儿“开天门”,即洗双目,后“点龙鼻”,即洗鼻子,再“开龙嘴”,即洗嘴巴。再从头部洗到胸部、四肢、臂部。并把胎盘贮于陶罐,埋在四季常青的大树下。畲族古俗以泉水洗婴,《长汀县志》记载:“生子坠地,浴泉间不避风日。”9①邓光瀛:《长汀县志》,卷35,《杂录畲客》。永定巫宜耀《三瑶曲》曰:“生男生女自年年,绝少人间汤饼筵。听取皇皇初泣后,清溪使作洗儿泉。”(②转引自杨澜:《临汀汇考》。)婴儿断脐沐浴之后,男婴用生父旧衣包裹,女婴以生母的旧衣包裹,抱上眠床与生母一起睡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