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娶亲婚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406
专题名称: 畲族娶亲婚宴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21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婚宴,又称“讨亲酒”,或称“大酒”。古俗宾客贺婚,“至贺人嫁女,仅以布数尺,贺娶亲亦仅百文,得贺数次,其宴客次数,即以其致贺次数为准”。今俗,酒宴设于厅堂,一般夜间或中午举行。以厅左第一桌为首席,俗称“阿舅桌”,专请母舅及尊贵宾客。母舅未入席,任何人不得“开筷”。酒过三巡,新娘被搀扶出厅“认客”,自首位开始,敬红枣糖茶,送嫁嫂在后唱《敬茶歌》,每个被敬茶人须送红包压在茶盅里,俗称“百家银”,此钱为日后儿孙打制首饰。闽东霞浦畲村母舅压茶盅“红包”的金额还要逢九,如9元、19元、29元等,称为“九节茶”。接着新娘、新郎又给母舅敬双杯酒,敬酒时,送嫁嫂代唱《敬酒歌》,有的畲村《劝酒歌》由行郎唱。劝酒后举行“举盘说花”仪式,行郎手捧托盘,盘底垫着盖有用红纸剪成“双喜”字样的毛巾,盘内点一对红烛,边作揖边唱《采花蝴蝶》。酒席中各个客人将“红包”放在行郎托盘内,这盘称为“采蜜盘”。行郎由几位男青年相伴,举着托盘来到新房,对着新娘唱歌。有的畲村当宴席吃到香菇这道菜时,亲家要离座向众宾客敬烟。闽西南畲村婚宴开始时,大厅前左右各摆一桌,称“对歌台”,左边是陪嫁者,右边是娶亲人,两边都有歌手。在主婚郎和歌手的歌声中,各宾客按辈分入座。在酒筵中,一巡酒菜一巡歌。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