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金斗洋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362
专题名称: 畲族金斗洋拳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18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金斗洋拳。相传为福安市金斗洋雷姓第三十二世雷国楚(当地称三十二公)在原有祖传畲族拳的基础上,师承南少林铁珠和尚,吸收少林拳精华融汇而成的一个流派。具有南拳步稳势烈,发力短猛,防守门户严谨,进攻多用指法、掌法的独特风格特点。金斗洋拳的精髓是“形威”,在演练中,讲究形象威武、雄伟彪悍,配合使用稳健的步法和气势雄壮的震脚,以威慑敌手,达到从心理上战胜对方的目的。力猛,重视气与劲的配合,其发力动作要求气息吞吐浮沉的配合,发动借助积蓄的“气”将“力”猛烈催发,“以气催力发拳时常伴有“咳!”“嗨!”的吼声,以助发力和拳威。畲族拳的步法有:八字马、不丁不八马、虚实马等。演练时步法稳健,很少有高踢和跳跃动作,要求实路中出步“落地生根”。“马实”是畲族拳最基础和至关重要环节。畲族拳的手法极其丰富,其中以指法掌法最为多见,且招招实用,攻敌要害;演练中有一指点穴、二指摸珠、二指锁喉、三指挑裆、四指插肋、五指抓拿手法。金斗洋拳练功要求:一疾、二硬、三力,被誉为“三绝”。它讲究实战,套路简短精练,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其动作招招立足于实用,强调体现疾、硬、力的特点,并且很重视功法的练习。畲族拳师有这样一句口头禅:“练拳加练功,胜似孙悟空。”他们结合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摸索出一套方法独特、行之有效的练疾、练硬、练力的练功法。主要练功方法有:“桩功”、“一竹功”、“竹把功”、“三年功”、“铁砂掌”、“铁臂功”、“避露功”、“眼功”、“搬石磨”、“推石球”、“耍石狮”、“玩石锁”等。林荫生、王建民将金斗洋拳术编写成书,名曰《畲族拳》,1987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