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266
专题名称: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44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2002—2003年为了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蔬菜、水果、茶叶生产环境的污染,南平市连续两年对延平、邵武、建阳、武夷山等地的蔬菜、水果(柑橘、柰果、黄花梨)、茶叶三大类作物主产区产地的大气环境(总悬浮物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灌慨用水(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汞、砷、铅、镉、铬、pH值、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数)、土壤(汞、砷、铅、镉、铬、pH值、六六六、滴滴涕、农膜)三大检测项目进行普查,结果表明蔬菜、水果、茶叶产地的各项环境指标测查值均达到蔬菜、水果、茶叶产地无公害生产产地的要求。 2005年,省农科院土肥所开展了“闽江中上游农业面源污染评估及其关键控制技术研究”。通过对1995—2004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对全省12条主要水系、主要湖泊水库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引起全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提出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措施;采用模拟土柱和田间径流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营养累积及氮磷流(淋)失的影响,提出1~2种施肥技术模式,控制菜地农业面源污染。针对闽江中上游流域内水葫芦泛滥成灾严重污染闽江水域环境,提出采用“微生物好氧发酵堆肥化技术”生产水葫芦有机肥料,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进行该流域内作物轮作模式的选择,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以水口库区小流域为应用对象,根据区域内动物生产废弃物和耕地面积以及播种面积养分消纳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耕地面积上适宜的载畜量(标准畜单位,猪),实现养分综合利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