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植物作物育种研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224
专题名称: 福建植物作物育种研究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26.pdf
专题类型: 植物

专题描述

福建农业学院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细胞工程应用于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历经20年,建立和完善了细胞工程育种程序和技术体系,并应用于水稻育种研究。一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HS-2、Hs-3和三系不育系花A;二是育成优质稻亚花1号、花优63获福建省优质米金杯奖;三是育成二系稻“金两优36”,比对照增产11%;四是水稻体细胞突变体筛选,获得抗稻瘟病、抗枯萎病和高赖氨酸突变体新种质;五是构建水稻加倍单倍体群体和分子标记图,定位若干农艺性状座位(QTLs)。 20世纪90年代末期,福建农学院建立了长穗颈不育系选育和高杆隐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发现一个新水稻基因eui,提出并实践了直接诱变保持系(B)、光敏不育系(S)及恢复系(R),选育长穗颈不育系(eA、eS)和高杆隐性恢复系(eR),组配高杆隐性杂交稻的育种技术体系。该技术实质性地推动杂交优势利用新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并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诱变获得长穗颈基因euil突变体金23eB(1),突变体与原不育系金23A杂交并连续回交育成长穗颈不育系金23eA(1)。 2003年,福建农业大学创建一套适合于中国能源甘蔗育种的技术和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育成两个能(源)糖兼用的甘蔗新品种和6份特异能源育种材料,在国内首创转甘蔗花叶病毒外壳蛋白(ScMV-CP)基因和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CNA)基因的抗病、抗虫转基因甘蔗无性系。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