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甘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1191
专题名称: 福建甘蔗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302.pdf
专题类型: 植物

专题描述

(1)育种研究 1996—2005年,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通过主持“九五”国家甘蔗育种攻关专题、“十五”国家863糖料新品种选育课题、国家948行业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广泛利用美国的CP系列、澳大利亚的Q系列、印度的Co系列和中国台湾新台糖系列为高产高糖轮回亲本,同中国野生蔗崖城割手密后代抗逆供体亲本在海南崖城集中杂交制种,创制庞大的高度变异的F1群体,育成了福农91—3623、福农91—4621、福农91—4710、福农94—0403、福农95—1702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通过国家或地方审(鉴)定。这些品种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表现高产、高糖、抗逆的特性,在局部蔗区缓解了新台糖品种单一化问题,其中福农94—0403、福农95—1702为特高糖良种,平均蔗茎单产6.33吨~6.67吨/亩,平均甘蔗蔗糖分15.2%~15.5%,最高甘蔗蔗糖分达16.4%~18.7%;福农91—4621、福农91—4710为特高产、蔗糖分中等的良种,平均单产7.67吨~18.09吨/亩,平均蔗糖分13.9%~14.7%,最高甘蔗蔗糖分15.5%~16.9%。引进筛选的福引83-13(新台糖10号)、福引24号(新台糖25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也通过国家鉴定,并在全国大面积应用。据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统计,2003—2004年,全国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占统计面积的85%,其中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种植面积占统计面积的68%。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闽糖76—2、闽糖86—05在省内蔗区得到大面积应用,选育的闽糖86-2121、闽糖88—103、闽糖92—649通过国家甘蔗审(鉴)定。省农业厅工业原料作物站充分发挥国家良种基地作用,引进新台糖16号,并以非常规的繁育技术对该品种及闽糖86—05进行大量种植繁育推广,其繁种的系数为常规的15-27倍,在3年的时间内使这2品种成为全省旱地与水田的主栽品种,面积占80%以上。 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陈如凯教授等撰写出《现代甘蔗育种的理论与实践》,张木清教授等撰写出《糖料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育种》,卢川北研究员编著出《甘蔗新品种与栽培技术》,汤浩研究员等撰写出《果蔗栽培技术》,张华副研究员等撰写出《双高甘蔗生产技术》等学术专著。研究成果还有福建农林大学主持的“甘蔗种质的引进、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甘蔗引进品种的评价和推广利用”、“甘蔗属五个种与栽培品种的组织细胞学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甘蔗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研究”,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参加的“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甘蔗新品种选育”、“甘蔗早熟高糖丰产新品种选育”、“甘蔗亲本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究”等项目。 同时,开展了果蔗、饲用牧草 蔗、能源蔗新品种(系)的选育以及甘蔗转基因技术的研究。“闽牧42饲用杂交甘蔗”于1999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会审定。 (2)甘蔗成套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和应用 设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从300多份引进或自主创新无性系中,筛选出新台糖、粤糖、桂糖、福农等系列良种,依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企业的原料基地,开展良种的生态适应性鉴定、腋芽脱毒快繁健康种苗、旱地深松浅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控制和机收大行距种植等高效低耗成套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制定了《甘蔗生产技术规程》、《甘蔗种苗》2个农业行业标准和《“双高”甘蔗优势产业带技术操作规范》,作为优势农产品“双高甘蔗”区域布局规划的技术保障。“十五”期间,累计示范推广7162.5万亩,2005年应用面积达1650万亩,占全国的90%,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蔗第三次品种更新。据全国糖业信息中心资料,由于大面积推广高产高糖良种,中国甘蔗单产、蔗糖分、吨糖耗蔗量等6项指标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2003—2004年生产期全国平均甘蔗蔗糖分和等折白砂糖产率分别达14.30%和12.35%,为历史最好水平。 (3)甘蔗转基因改造 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是全国第一个开展转基因甘蔗安全性评价的单位,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准进行转基因甘蔗环境释放的单位。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948”、“863”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重大项目的资助下,先后建立起甘蔗基因枪转导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对甘蔗、水稻、花生和甘薯等进行转基因研究。将已克隆的抗病、抗虫和抗旱相关基因转入甘蔗和水稻等作物中,获得了一批新种质。 (4)甘蔗功能基因克隆 从2001年开始,在国家和省级课题的资助下,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构建了国内第一个甘蔗近缘植物抗旱cDNA文库,开展了抗旱、抗花叶病和黑穗病cDNA芯片表达谱分析;在此基础上克隆了BADH、CaM、SAMDC、CMO、OAT、ACO、GST、FKBP12、EREB和DREB等抗旱关键基因,rbcS和PEPC等光合基因,NBS和MYB等抗病相关基因以及多个应答逆境胁迫的诱导型表达启动子如rd29A,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个。又构建了2个高质量的甘蔗全长cDNA文库,为中国首次。开展对甘蔗糖分代谢相关基因及其调控序列的分离,克隆了甘蔗SPS、IV、SS、UGPA等蔗糖代谢关键基因,甘蔗SS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蔗糖转运相关的ATP/ADP转化酶,并进行基因功能的初步鉴定。针对甘蔗花叶病和黄叶病发生日益严重的趋势,系统分析了甘蔗花叶病和黄叶综合征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克隆了全部病毒蛋白基因,并广泛收集中国蔗区的病原分离物,对病毒株系的分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子鉴定,明确了优势株系,用于指导甘蔗抗病育种和品种布局。用分子指纹技术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分子进化研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