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拖拉机轮胎生产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0462
专题名称: 福建省拖拉机轮胎生产情况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60.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本省拖拉机轮胎生产始于50年代末。1958年,福州翻胎厂用土法产出15套拖拉机轮胎。翌年,出产10套后,因生产条件差而停产。 1966年,福州轮胎翻制厂又投产手扶拖拉机轮胎。当年,生产6729套,到1969年,该厂共计生产手扶拖拉机轮胎3.73万套。 1970年,福州橡胶厂和厦门橡胶厂先后投产拖拉机轮胎,规格有11—28、12.4/11—28、6.00—16等。当年,全省生产拖拉机外胎(含手扶拖拉机轮胎,下同)2万条、内胎1.97万条。1971年,福州橡胶厂又生产出4.00—16、9.5/9—24拖拉机轮胎。 1972年,本省组织生产工农12型和东方红20型两种拖拉机“大会战”,邵武轮胎翻制厂被定为轮胎配套协作厂。经过该厂努力,生产出工农12型拖拉机驱动轮6.00-12轮胎,接着又为东方红20型拖拉机生产9.5/9—24后轮和4.00—16前轮两种轮胎。 1974年,福州橡胶厂开始扩建轮胎车间,经分期建成投产。1978年,拖拉机轮胎年产能力达4万套、手扶拖拉机轮胎年产能力达3.5万套,成为全省农用车轮胎最大生产企业。在此期间,龙海翻胎厂也投产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轮胎.年产能力仅0.3万套。1979年,全省拖拉机轮胎产量突破10万套(其中外胎10.72万条、内胎14.92万条)。 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开始推行以销定产政策,企业缺乏应变能力,生产一度下降。1981年,全省拖拉机外胎和内胎产量分别为4.66万条和5.09万条,分别比1979年下降56.44%和65.88%。 1986年,企业内部逐步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注重技术进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当年全省拖拉机外胎产量回升到13.53万条、内胎达到10.81万条。1988年,厦门橡胶厂生产的6.00—12型拖拉机外胎获省优质产品称号。翌年,该厂拖拉机外胎年产能力扩至14万条。 1989年,全省生产拖拉机外胎26.34万条、内胎14.29万条。翌年,因市场疲软分别降为21.79万条和8.39万条。1991年,厦门橡胶厂生产拖拉机外胎26.34万条,内胎14.44万条。1992年3月,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开始投产拖拉机外胎。当年,全省拖拉机外胎产量跃升至154.12万条、内胎产量达到25.25万条,分别比1979年增长13.38倍和0.69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