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氯酸钾生产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0360
专题名称: 福建省氯酸钾生产情况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099.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在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氯酸钾进口中断,南平西芹建华火柴厂曾采用小型电解槽生产氯酸钾.作为制造火柴的原料,年产量只2~3吨。抗日战争胜利后,因海路交通恢复,该厂就不再自产氯酸钾。 1952年,福州化工厂(福州第一化工厂前身)由阮添平主持设计的“电解法”氯酸钾生产装置开始筹建,并于1953年投产,年产能力300吨.后提高到500吨。1958年,福州化工厂氯酸钾产品转人新建的福州第一化工厂生产.当年氯酸钾产童达口2吨。1965年,上升到1278吨。 1970年,福州第一化工厂氯酸钾年产能力达1800吨.当年产量]512吨。1974年,该厂在国内率先应用金属阳极电解梢生产氯酸钾。1980年1月,该厂全部以金属阳极电解槽替代石墨阳极电解槽,氯酸钾年产能力提高到4000吨.当年产量增至3446吨。1982年,该厂生产的氯酸钾荣获国家银质奖产品称号。1985年.该厂氯酸钾产量达到8488吨,跃居全国第一位。翌年,该厂研究成功FA-I型电解槽,采用气提外循环式单极新槽型,适应大电流高强度生产,属全国首创。 1985~1986年间,省内还创办了一些小氯酸钾厂,年产规模多在1000吨左右,其中有长乐县营前氯酸钾厂、三明市梅列氯酸钾厂、寿宁县凤阳化工厂、福安农药厂氯酸钾车间等。但大部分厂因规模小,工艺和质量未过关,于1988年前后纷纷倒闭。在这一期间,福州第一化工厂,利用永泰县水电资源的优势,在当地设立电解分厂生产氯酸钠电解液,运回本厂生产氯酸钾产品。1987年.福州第一化工厂氯酸钾产量达到1.07万吨,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当年,该厂获得国家二级企业称号。 1990年,福州第一化工厂又开发成功FA—Ⅱ型电解槽.其性能比FA—Ⅱ型槽又有进一步提高。当年2月,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年,该厂还引进芬兰诺基亚化学公司的年产万吨氯酸盐的电解装置,排放的氢气可进行回收、提纯和利用,消除大气污染,其技术达到80年代末的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该厂氯酸钾年产能力发展到1.9万吨,当年产量增至1.58万吨,古全国氯酸钾总产量1/3左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