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角简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0168
专题名称: 福建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角简介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7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光绪十六年(1890年),福建官局开始铸造银角,币面铸有“台湾省”字样,二角币重1.44钱,一角币重0.72钱,半角(五分)币重0.36钱,含银量都是82%,至光绪二十九年停铸。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本省绅士孙宝王f呈官批准,在福州南台苍霞洲设局铸造银角,有二角、一角、半角3种,币面有“福建省造”字样,成色很差,市场流通每角值钱106文,后因排斥者多而停铸。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福建都督崇善奏准设立“福建官钱局”,铸造银角,因成色不好,每角跌至102文。不久,该局舞弊案发,清廷派邮传部侍郎陈璧来查办,遂停铸。光绪二十八年福建官钱局又铸造银角。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都督孙道仁在福州设局铸造银角。币正面有“中华元宝”4字,背面有18星,上加“福州都督府造”6字,面值二角,成色不佳,后因孙去职而停铸。同年,福建财政司在福州南台苍霞洲造币厂铸造二角币,正面有“中华元宝”和“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有民国军旗图样。 民国2年(1913年)2月,福州造币厂铸造二角、一角、半角银币,币面铸有币值和“福建省造”字样,背面有蟠龙。 民国3年(1914年),国民政府颁布“新国币条例”,规定银角的重量和成色为:五角币重3.6钱,二角币重1.44钱,一角币重0.72钱,成色都是银7铜3。后因监督不严,各铸局所铸银角的重量和成色都下降。 民国12年(1923年),福建银币厂铸造“中华癸亥银辅币”,正面有“中华癸亥”4字,币值二角,直径2,37厘米,成色70%,有多种版别。 民国13年(1924年),福建银币厂铸造“民国甲子银辅币”,正面有“民国甲子”4字,币值二角、一角,直径分别为2.36厘米和1.7厘米,成色70%。同年该厂又铸造“中华元宝”银辅币,正面有“中华元宝”4字,上有“福建银币厂造”,下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字样,币值二角,直径2.36厘米,成色70%,又有一角币,直径1.7厘米,成色同。 民国16年(1927年),铸造孙总理纪念币银角。 民国18年(1929年),福建铸币委员会报省政府财政厅,拟铸造“黄花岗纪念银角”,经批准由福州洪山桥造币广承铸,币值有二角、一角2种。二角币重1.44钱,一角币重0.72钱,成色都是银8铜2,每角值100文,10角兑1元,指定由颐远银行发行。民国21年11月,上海富商林雪庵出面自筹白银,委托福建铸造辅币委员会代铸“黄花岗纪念银角”3000万角,省政府批准代铸,提盈利十分之一30万元,以18万元供造币厂费用,12万元由省财政厅缴库。 民国22年(1933年)1月福建省政府命令:省铸黄花岗纪念银角,每10角为大洋1元,全省一律通用,即日起不再新铸,各地所铸劣质银角,禁止流通使用。 本省流通使用的各种银角,版别很多。据《中央银行月报》1936年5卷12号调查资料载有:孙中山像市、袁世凯像币、福建省造币、黄花岗纪念币、仿广东省造币、光绪元宝等6种,都有单角和双角;癸亥(1803年)、甲子(1804年)铸造的旗双角;湖北省铸造的单角;湖南省铸造的双角;还有福建省东山县土角等10多种。其中东山土角只限东山使用,每25角合银元1元;癸亥、甲子双角,只限永定县使用,每18角合银元1元。其他银角全省都可流通,按成色折价使用,比价各有不同;孙中山银角、光绪元宝银角、仿广东银角都是12角合银元1元;黄花岗纪念银角,13角合银元1元;广东新双毫,18角合银元1元;袁世凯银角,19角合银元1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福建省志·金融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88年,以本省金融活动的主要客体、主体、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为纲,采取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各篇同一层次的分类标准力求统一,特殊情况,酌设其他标准辅助。为突出重点和特色,它综合反映志书断限以内福建省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