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元简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0167
专题名称: 福建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元简介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6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福建最早出现的是外国银饼,称重计算,大的称“马钱”,是海马形,中的称“花边钱”,小的称“十字钱”。“花边钱”有大中小三等,大的重七钱三分左右,中的重三钱有奇,小的重一钱有奇。民间通称为“洋番”或“番钱”。明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商到本省大量采购茶叶、瓷器等土特产所使用的货币,就是外国银元。 外国银元主要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香港银元、日本龙洋、美国贸易银元、还有荷兰、智利、越南银元等多种。由于银元具有质量形态划一、使用方便等特点,比银锭优越。后出现以银元套购白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清廷寻求对策,以挽利权。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为保护民族利益,挽回国家利权,奏请朝廷自铸重量5钱的银元,以抵制外国银币,未被采纳。但当时福建的漳州和台湾以及上海等地,为适应市场需要,已开始自铸银元。 本省最早铸造的银币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台湾铸造的,形式仿西班牙本洋,正面有寿星像,左右分列篆书“道光年铸”和“足纹银饼”字样,像下有正楷“库平七二”4字;背面铸一鼎,并有满文“台湾”字样,俗称“寿星银饼”,行使不广。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闽浙总督刘韵珂为镇压台湾嘉义起义军,在本省漳州铸有“漳州军饷”银币,成色98%,直径3.8~4厘米,正反面都有汉字楷书,无图纹,正面横书“漳州军饷”字样,下有草书签押“七十四”,指币重七钱四分。反面横书“足纹”,直书“通行”,是本省早期试铸的银币。“漳州军饷”银币还有3种版别,外形、面文、成色、大小都相似,但签押各不相同。由于主要对“漳州军饷”的草书签押认识不同,对该币的铸造年代和何人所铸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漳州军饷”银币的花押是“曾”字与“左”字。传说是同治三年(1864年)至四年,曾国藩、左宗棠在漳州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所铸。但币上草书签押是否“曾“或“左”字组成仍有争议。 另一种意见是1962年冬,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到厦门视察郑成功纪念馆时,辨认“漳州军饱”银币的签押分别为“朱成功”和“国姓大木”所组成。原来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大木,据此认定“漳州军饷”就是“郑成功大元”。铸造时间认为顺治九年(1652年)前后。根据这种论点,本省自铸银币时间要提前近200年。 光绪十五年(1889年),本省仿效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的办法,开始自铸“光绪元宝”龙洋。光绪二十年清廷命令各省管理本地银元的铸造。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户部又规定:无论金、银、铜任何一种钱币,统归官局铸造,不准商人附搭私股或私自铸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闽浙总督许应骙提出:“福建省官督商办,铸造银元。”二年后,经度支部批准,于光绪二十八年成立福建官局,铸造面额1元的“光绪元宝”龙洋,直径3.8厘米,成色88%,重量26.56克。当时又铸造一种“福建恭进”银币,正面有光绪半身像,背有图纹中“寿”字,直径3.93厘米,成色98%,重量36克。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正式规定银元为本位币,铸币权收归政府。同年5月,福建开铸“大清银币”流通本省。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铸造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开国纪念币”。民国3年政府公布“新国币条例”,仍以银元为单位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元,俗称“袁头”。民国16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禁铸“袁头”,改铸孙中山头像币,俗称”孙币”。“袁头”和“孙币”在本省广为流通,从此外国银元逐渐退出市场。民国22年7月1日起本省奉命发行新的孙中山银元(俗称新币),由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银币正面铸孙中山像,下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8字,背面正中铸双帆船1艘,两旁有“壹圆”字样。 同年7月底财政部通知:为统一币制,除由中央漳币厂铸造新币行使外,各种旧币一律不准流通。各省中央银行限期收兑各种旧币,福建的中央、中国两银行奉命收兑鹰洋、本洋、袁币、龙洋、北洋等旧银元,全部运往上海中央造币厂改铸新币。 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之交,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受国际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白银大量外流,银本位制难以维持,国内货币发行也不统一。国民政府于民国24年(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增加农民银行)钞票为法币,从此不再兑换银元,其他银行钞票一律停止发行,并禁止银元在市场流通。 福建在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元,除外国银元和本省自铸银元外,还有外省铸造的银元流入本省也不少。流通范围最广的是“孙中山币”,其次是“袁币”和“龙洋”;闽南地区流通最多的是“鹰洋”和“本洋”。各种银元比价,大部分可以十足流通使用,偏远地区对外国银元须加贴水。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福建省志·金融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88年,以本省金融活动的主要客体、主体、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为纲,采取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各篇同一层次的分类标准力求统一,特殊情况,酌设其他标准辅助。为突出重点和特色,它综合反映志书断限以内福建省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