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金属币清代铸钱简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唯一号: 130034020220000164
专题名称: 福建省金属币清代铸钱简介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065.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清朝币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额使银,小额用钱,兼用“宝钞”。清铸钱仿明制,在京设“宝源局”,各省设“宝泉局”。顺治六年(1649年)铸“顺治通宝”铜钱,面文“顺治通宝”4字,楷书直读。钱分五式:第一式是光背仿古钱;第二式是一厘钱,背书“一厘”及局名;第三式背有一汉字,标明何局所铸;第四式背有两个满文,左为“宝”字,右为“福”字(局名);第五式是满汉文钱,背面左有一满字,右有一汉字,均记局名。 清朝自福临进关,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11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的铜钱,内廓完好,重量也准。嘉庆、道光以后,小钱杂出,钱法渐坏。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政府内外交困,军费支出浩繁,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开始铸各种大钱,种类繁多,轻重不等。咸丰末年,清政府被迫停铸大钱。方孔钱的历史发展到这时接近尾声。 清代福建铸局时开时停,很不稳定。据《福建通志》载:顺治六年(1649年)开福建铸局,十三年(1656年)停铸。十七年(1660年)复开鼓铸局,钱幕兼铸地名、满汉文,福州府铸“福”字,康熙元年(1662年)停铸。六年(1667年)复设福建鼓铸局,次年因铸钱太多,暂停鼓铸。十四年(1675年)清廷下令撤藩,三藩靖南王耿精忠不服,以福州为踞点,对抗清廷,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于当年自铸“裕民通宝”有小平钱、权银钱、浙一钱,流通于福州。十九年(1680年)清廷又派满汉科道各一人,稽查钱局,开福建漳州府鼓铸局,钱幕铸满汉文“漳”字,二十一年(1682年)停漳州铸局。二十四年(1685年)复开福建铸局,罢前代旧钱之禁,民间可兼用旧钱,与新钱混合行使。二十七年开福建台湾铸局,钱幕铸满汉文“台”字。三十一年停台湾府铸局。三十四年停福建铸局。乾隆五年1740年)开福建鼓铸局。道光四年(1824年)因福建银价昂贵,铸钱成本太高,是年夏季起,停止鼓铸。此后福建铸局铸钱情况见附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福建省志·金融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88年,以本省金融活动的主要客体、主体、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为纲,采取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各篇同一层次的分类标准力求统一,特殊情况,酌设其他标准辅助。为突出重点和特色,它综合反映志书断限以内福建省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