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唯一号: 130031020230000914
机构名称: 厦门大学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42/001
起始页: 0522.pdf

机构描述

厦门大学为国内惟一滨海校园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其海洋学科渊薮久远。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在国内率先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创建“中华水产生物学会”和“海产生物研究场”,先后发现“嘉庚水母”和“文庆海星”等新种,外籍教师S.F.Light研究刘五店脊索动物文昌鱼(1926年),引起国际学界关注。30年代已成为中国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并主持“中华海洋生物学会”,编辑出版《海洋生物学报》、《水产生物学报》等学术期刊,还组织进行东沙群岛的海洋生物考察。1935年,生物系教师黄大恒获庚款资助,率陈国珍等学生在厦门港作定时观测海水化学要素,论文发表于〈科学纪事〉(1938年),是国人最早的海水分析记录。 1946年6月,厦门大学创办海洋系。同年,经中英庚款委员会批准资助,建立中国海洋研究所。系所皆为国内首家海洋学术机构。时唐世凤教授任系主任兼所长。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大部分系所师生被分流至外省,遂成为中国一些海洋科学院校和研究所机构的历史源头。部分留校教师仍持续从事海洋学教研。生物系郑重、金德祥教授分别开设海洋浮游生物学和海洋植物学课程。化学系陈国珍、李法西教授先后开展海水分析化学和化学海洋学研究。50年代末,先后组建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和海洋物理等教研室。这些学科建设,皆属国内开创先举。1959年,省科委在厦门大学创办福建省海洋研究所,1962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华东海洋研究所,1965年归国家海洋局,为该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早年所培养的校友中,不少成为中国海洋学界的栋梁和国际知名海洋学家。 总之,无论从机构的衍生筑构、学科的开创和人材的培养输送,厦门大学都作出了辉煌的历史贡献。因此,厦门大学无愧地被称为中国海洋科学的发祥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至2000年,系统记述福建省海区环境的自然状况以及海洋科技的进步和成就。分海洋地质地貌、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科技等6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嘉庚
相关
文庆
相关
刘五店
相关
黄大恒
相关
陈国珍
相关
唐世凤
相关
郑重
相关
金德祥
相关
陈国珍
相关
李法西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