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厦门造船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1020230000120
机构名称:
厦门造船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272.pdf
起始时间:
1858年
机构描述
咸丰八年(1858年),英国商人为进行掠夺式贸易,发展船舶修造业,在鹭江畔北侧兴建一座花岗石砌成长300英尺、宽60英尺的干船坞。翌年,厦门船坞公司正式开业,除修理轮船、舰艇和大量帆船外,还建造小型拖船。 同治四年(1865年)和同治六年(1867年),厦门船坞公司相继又兴建了白拉梅船坞与鼓浪屿内厝澳的第三座船坞(内泥坞),内设浮门,大蒸汽抽水机,并附设机器,金工、木工车间与仓库。 光绪十八年(1892年),厦门船坞公司重新组合,由5个外商轮船公司集资经营,更名为厦门新船坞公司,以6.75万美元的资本在香港注册成立,共投资13万美元。重组后,在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方面又投资将近10万美元,对原有船坞进行改造,把坞长280英尺延伸到330英尺(105米),阔40英尺(12.2米),吃水深13英尺(4.3米),坞前高潮时深度不过13.14英尺,退潮满度时只有1.2英尺,小潮时深度更小。该坞只能够接纳船长310英尺(91.5米)的船舶进坞维修。船坞设有船厂、锅厂、铸铁厂、打铁厂、轮机厂、木模厂、锅炉房、材料库等。厦门新船坞常年雇用200多名熟练工人。 民国8年(1919年),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和厦门道江宗砥,以“收回国家建设主权”为由,通过发行特种彩票和向英商汇丰银行借贷50万元,赎回厦门新船坞有限公司,改称福建厦门船坞。民国11年,北洋政府海军攻占厦门,接管了福建厦门船坞,归属北洋政府海军系统。民国13年,厦门船坞移归民国政府海军部管辖,称海军福建厦门船坞,委派叶方哲任总办。民国20年,厦门船坞改名为海军厦门造船所,由韩玉衡任所长。造船所主要承担海军驻泊厦门舰艇的修理、勘底工程;另外承修漳、泉、兴化、三都、石码等地的商船业务。民国2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军厦门造船所被日本武官府占为军用,改称建泰造船公司。其主要任务是维修军艇,为日军的侵略战争服务,还经营帆船的改装及建造业务,属军事工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海军部接收建泰造船公司,恢复原名海军厦门造船所,仍以修理停泊厦港海军舰艇为主。民国38年初,民国政府派陈伊任所长,奉命接收与造船所相邻的“中国银行”的4座仓库和一座码头。同年4月,青岛、大沽两个造船所的设备器材、悉数迁往厦门,并把海军厦门造船所易名为海军厦门第三造船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7日,厦门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海军厦门第三造船厂,更名人民海军厦门造船厂,隶属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1952年,人民海军厦门造船厂与厦门要塞修械所合并,定名为海军103厂(即华东海军厦门基地造船厂,属海军福建基地管辖),主要担负人民海军舰艇的修理任务。 1958年8月,海军103厂移交地方管理,同时,厦门第一、二修造船厂等并入,组成地方国营厦门造船厂,地址厦禾路,隶属厦门市机电工业局。新组建的厦门造船厂,职工已有900余人,工厂分厦门(厦禾和厦港)和鼓浪屿工地。60年代初,将原航管、港务局两船厂分出归还原辖局。工厂以修理军船为主,兼修造渔船,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60年代末,发展缓慢。 1970年由于机构变更,厦门造船厂划给厦门市交通局管理。1972年下半年,厦门造船厂的造船任务通过福建省交通局(厅)开始纳入六机部年度生产计划,按国家计划管理,计划内物资与设备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供应,并成为六机部的生产归口厂。 1980年5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厦门造船厂改归市机械工业局管辖。1983年元月,厦门造船厂划归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管理,其造船计划仍归口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交通部。其计划内的钢材指标由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统一安排分配,省内修船钢材指标划转到厦门市金属公司供应。 80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下,该厂利用经济特区的优势,先后成立申厦船务机械工程联营公司、依达(厦门)技术顾问设计有限公司、厦门江厦工贸有限公司、东海船舶机电工程公司、厦门船务开发公司、厦门船舶器材公司、汽车运输队、修船部等经济实体。 厦门造船厂与外单位组建的联营经济实体,经过几年实践,在扩展业务与效益方面均不够理想,此后各联营实体也自行解体。 1987年以后,随着生产规模和业务的日益发展,工厂分为造船、修船和机械三个分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1990年,全厂职工人数为1157人,其中技术工人992人,工程技术人员81人,固定资产原值1157万元,净值709万元,当年完成工业产值(不变价)2023万元,出口创汇713.3万元,多种经营收入263.1万元,修船25艘/401.1万元,造船产品产量6艘/3590吨,实现利税164.4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附录内容断至1997年。记述了福建古代、近代和当代船舶工业,包括交通运输、渔业、盐业等船舶的建造、修理及配套制造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