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电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1020230000020
机构名称: 邵武电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055.pdf
前置机构: 晒口煤矿附属电厂

机构描述

邵武电厂前身是晒口煤矿附属电厂。1960年9月、1961年5月分别安装1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投入简易发电。1961年5月划归福建省水利电力厅领导,改称邵武电厂。因机组制造质量差,设备未配套,加上基建中又遗留大量问题。1962年5月,进行“填平补齐”改善后,才逐步正常运行。当年发电量661.79万千瓦时。 1965年,决定在邵武药村新建一座火电厂,安装2台1.2万千瓦捷克造的汽轮发电机组。该工程由华东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分别由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公司第一工程队与省水利电力厅机电安装公司负责施工。1966年8月,主厂房破土动工。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1967年10月土建停工,次年12月复工。1号机组于1969年9月投产,向邵武、光泽2县供电。1971年9月1日2号机组投产,并与1号机组同时并入闽北电网运行。2台机组工程总投资1986.9万元,每千瓦造价827.89元。全厂总装机容量2.7万千瓦,为闽北电网主力厂之一,也是当时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火电厂,1971年发电量8267.4万千瓦时,1972年、1973年分别为1.93亿千瓦时、1.66亿千瓦时。 邵武电厂药村两台机组投产初期,由于省外烟煤供应经常中断而掺烧30%左右的当地无烟煤,但时常出现超温或灭火,供电煤耗率每千瓦时达787克。为此,电厂成立了改炉攻关小组,从1972年至19:74年对1号炉进行改炉试验,使该炉掺烧当地无烟煤提高到66%,锅炉效率从改炉前的73.61%提高到82.52%,供电煤耗率每千瓦时降低35克。这项科技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表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福建省电力工业的历史和现状,由述、志、记、图、表、录等组成。时限上自1900年,下迄199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