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唯一号: 130031020230000013
机构名称: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50.pdf
起始时间: 1934年底

机构描述

1934年底,苏区中央分局派张鼎丞回福建工作,经福建省委委派回到永定,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红八团、红九团及明光独立营等领导入会合,成立了党政军一体的闽西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闽西党的地方组织和各部游击队,主席张鼎丞。 1935年4月,从赣南突围的陈潭秋、谭震林及邓子恢等率领红军一个营,经长汀四都到达永定与张鼎丞等人会合,在永定上溪南召开党政军领导入联席会议,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和苏区中央分局的指示,决定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扩充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仍由张鼎丞担任,委员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方方、郭义为、邱织云、邱金声、范乐春、廖海涛、刘永生、魏金水、伍洪祥等人。6月,原闽赣省军区所属第十七、十八团部分武装在温含珍、邱尚聪率领下,转到(龙)岩连(城)宁(洋)地区,并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作战分区。从此,闽西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坚持三年艰苦卓绝谢游击斗争,闽西地区成为南方15块游击区的主要区域之一。 1936年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成员。委员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简载文、方方、谢育才、邱金声、伍洪祥、廖海涛、张思垣、黄火星等。主席张鼎丞,副主席邓子恢、谭震林。 1937年4月,军政委员会收到由闽粤边特委转来的南临委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信。4月25日,军政委员会召开扩大会,决定接受党中央关于“联蒋抗日”的新方针,在闽西开展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和平运动,并主动向驻闽西的粤军和地方实力派提出谈判要求,经3个月谈判终于达成协议,闽西、闽南及汀瑞地区的游击队共同组成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 9月,由军政委员会派出与党中央联系的方方从延安返回闽西,传达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闽粤赣边区党委组织工作的指示。10月,召开闽粤赣边区临时党代表大会,决定取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建立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继续领导闽西南的革命斗争。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共领导龙岩、(龙)岩南(靖)漳(平)、(龙)岩连(城)宁(化)、(龙)岩永(定)(南)靖、新(泉)(长)汀(上)杭、(上)杭代(英)、汀河、永定、永(定)(平)和(南)靖、永(定)(大)埔、(长)汀连(城)、(长)汀瑞(金)等县军政委员会、县委,60个区委,400个支部,党员共3000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
陈潭秋
相关
谭震林
相关
邓子恢
相关
方方
相关
郭义为
相关
邱织云
相关
邱金声
相关
范乐春
相关
廖海涛
相关
刘永生
相关
魏金水
相关
伍洪祥
相关
温含珍
相关
邱尚聪
相关
简载文
相关
谢育才
相关
张思垣
相关
黄火星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