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橡胶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710
机构名称: 福州橡胶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74.pdf
地址: 福州市福马路
后置机构: 福州橡胶电线厂
起始时间: 1956年3月

机构描述

福州橡胶厂位于福州市福马路,占地4.7万多平方米,是化工部轮胎、雨鞋定点生产厂。主要产品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载重汽车轮胎于1989年初开始出口香港、新加坡。6.00-14和6.50-16轻型载重汽车轮胎分别于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1987年~1989年,该厂先后获得国家计量二级先进企业和档案管理省级先进企业的称号。 1956年3月,由太阳、力生等9家私营橡胶修配行店合并为公私合营福州橡胶厂,当时只能生产电线和胶鞋底等。1957年,更名为福州橡胶电线厂。1958年扩建,由琼东路迁至现址,并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59年,划分出福州电线厂后,恢复原名“福州橡胶厂”,产品有胶管、传动带、三角带和胶鞋底等,其间,产品转换频繁。60年代中期,该厂生产的鼓山牌雨鞋,销售量迅猛增长,由1963年的4.76万双发展到1966年的133.16万双,站稳了市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厂出现亏损。1968年的产量、总产值均为建厂以来最低点,亏损额达15万元。1969年,生产恢复正常,雨鞋年产量达140万双,胶面胶鞋产量逐年扩大。1970年,开始试产11-28、12.4/11-28、6.00-16拖拉机轮胎、摩托车胎和力车胎等。1974年底,开始分期扩建拖拉机轮胎车间。1979年,拖拉机轮胎产量达7.59万套,其中,6.50-16近3.8万套,6.00-12为3.3万套。 80年代初,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1985年,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翌年,与乡镇企业横向联合,建立郭宅橡胶分厂;与化工部桂林橡胶设计院合作生产轮胎硫化用的丁基胶囊,成为化工部丁基胶囊产品定点生产厂;同年,还从意大利引进双色注压制鞋机。1987年,与福州市化工局签署承包合同,是本省第一批实行承包经营的单位之一。翌年,创税利656.2万元,为建厂以来最高水平。1989年,雨鞋车间从50年代的老厂房迁入新盖的“胶鞋大楼”,并试产出款式新颖的女式彩色雨靴。 到1992年底,该厂拥有职工898人,固定资产原值1646.1万元,净值1055万元。当年,生产雨鞋79.36万双、轮胎外胎26.01万条、内胎9.34万条。完成工业总产值7113万元,实现税利855.1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97倍和2.97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