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电化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700
机构名称: 厦门电化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11.pdf
地址: 厦门市文屏路
起始时间: 1957年底

机构描述

厦门电化厂位于厦门市文屏路.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是一家以生产氯碱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中型化工企业。该厂的主要产品有:烧碱、盐酸、液氯、糖精、糖精钠、氧气、氢气、氮气、次氯酸钠、氯化石蜡、聚氯乙烯用的膏状复合稳定剂系列产品。其中,糖精钠获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食用盐酸、糖精钠、糖精、烧碱、膏状钡镉稳定剂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该厂参与试制的、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粉中试装置荣获1988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厂创建于1957年底,是本省第一家氯碱企业。1958年5月,年产800吨烧碱装置投产,采用水平槽电解,生产出本省首批烧碱,随后投产漂白粉和硬化油。紧接着进行二期扩建工程,逐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完善并改进生产工艺。建成后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至1965年,烧碱年产能力从800吨提高到1700吨,电解工艺也从水平槽改进为虎克4型槽,同时还试制了十几种新产品。年产100吨糖精车间于1960年9月投产,开始采用甲苯法生产,1963年改用苯酐法新工艺。 “文化大革命”使该厂受到严重破坏,曾两度停产,企业一直处于动乱状态。在这期间,该厂职工尽力排除干扰,使生产得以断续发展。1966年8月,四氯化钛中间试验成功;同年,年产120吨毒杀酚农药车间建成投产。1972年,年产1000吨聚氯乙烯车间破土动工,翌年正式投产。1975年,开始筹建化工部重点科研项——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粉中间试验车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进行了一系列企业内部改革,坚持眼睛向内,把内涵挖潜和扩大再生产结合起来,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同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分别于1979年和1981年关闭了市场萎缩的毒杀酚车间和规模太小的聚氯乙烯车间。1986年12月,年产1000吨氯化法钛白中试通过部级鉴定,同年进行年产1000吨糖精二期技改。1989年进行年产1500吨糖精三期技改,尔后,又投资200余万元,进行烧碱车间盐水技改和蒸发改造。在80年代,该厂还自行开发膏状钡镉稳定剂、钡铅稳定剂和无毒稳定剂。1990年,与兰州化工公司合资建成年产500吨氯化石蜡烃一42装置,1992年能力扩至1000吨。1990年,与香港富玛高公司合资成立富厦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建成年产500吨甜蜜素的装置,1992年能力扩至1200吨。 1992年,该厂拥有职工958人,固定资产原值2252万元,净值1603.6万元;全年生产烧碱8908吨、液氯2186吨、盐酸16353吨、糖精钠及糖精1015吨、青状稳定剂422吨、氯化石蜡1168吨、甜蜜素1065吨等;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93.7万元,实现税利287.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税利,烧碱、盐酸、糖精钠及糖精的产量分别比1980年增长1.86倍、0.91倍、0.84倍、2.67倍和5.42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