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硫铁矿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688
机构名称: 福建省大田硫铁矿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054.pdf
地址: 大田县广平镇铭溪村龙凤场
起始时间: 1957年4月

机构描述

大田硫铁矿位于大田县广平镇铭溪村龙凤场,占地16.16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第一家硫及多金属采选联合企业,也是省重点化学矿山之一。硫铁矿每年采选联合装置能力为8万吨。主要产品硫铁矿是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销往福州硫酸厂、龙海磷肥厂等厂家。该矿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省级节能先进单位、国家二级计量单位等荣誉称号。 该矿建于1957年4月,原名地方国营大田硫磺厂,隶属县工业局,原是一个用土法开采硫铁矿和土法炼硫的企业,主要产品有硫铁矿和硫磺块,建矿时只有17人,实行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当年生产硫铁矿30吨(折标量,下同),硫磺块1.98吨。 1958~1960年,先后从外单位调来800多人,充实了矿山建设队伍,逐步健全行政和生产管理机构。1961~1963年,因国民经济困难,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精简人员,只留下57人维持生产。1965年改名为大田硫铁矿。 1966年,由化工部拨款,开采5321矿体,扩建炼制硫磺的年产15吨土炉4个,16吨土炉2个,并开始筹建福岭水电站工程。1969年,新安装了1台3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开始用机械化的生产设备代替繁重的手工劳动。1970年,硫铁矿产量达0.49万吨。 1971年,化工部、福建省化工局先后拨款共计700多万元,由化工部化工矿山设计院设计年采选能力8万吨的选矿厂,同年开始架设从三明变电所到矿区变电站全长31公里的35KV架空线路。1972年3月,老矿东向约2公里的主平洞开工建设,1975年底竣工,1978年5月选矿厂通过验收,1980年正式投产,当年硫铁矿产量1.81万吨。 8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该矿实行矿长负责制,使生产进一步发展。1984年,硫铁矿产量上升为3.8万吨。1985年,由于市场疲软,产品滞销,企业面临严重困难。1986年硫铁矿产量下降至1.17万吨。在这种情况下,该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进入才,加强企业技改,开发铁精矿和锌精矿,实行承包经营,开拓新市场。1989年硫铁矿产量恢复到3.46万吨,1990年上升到4.27万吨。 到1992年底,该矿拥有职工287人,固定资产原值710万元,净值405.1万元。当年生产硫铁矿4.5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62.2万元,实现利税105.6万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32倍、4.44倍和14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共十三章,主要包括了化学矿山工业、化学肥料工业、化学农药工业、无机化工原料工业、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精细化学品工业、涂料、颜料和染料工业、椽胶加工工业、化工机械工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