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游击纵队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590
机构名称: 闽浙赣游击纵队
机构简称: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27.pdf
起始时间: 1948年

机构描述

闽浙赣游击纵队又称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 为适应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中共闽浙赣省委于1948年底计划将分散在各地区的游击队统一整编,公开打出番号,以便更加广泛地发动群众投入人民解放战争。部队的名称拟定为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并于19'49年1月8日将此计划上报华东军区。1月22日,中央军委电复华东军区:闽浙赣边区人民武装可给予纵队名义,归华东军区序列,具体番号由军区排定,或冠以地名如琼崖纵队,报军委备案。遵此,中共闽浙赣省委于2月3日在南平上溪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纵队直属部队以原在闽东北地区(②这里指以南(平)古(田)瓯(建瓯)根据地为中心的包括闽北、闽东若干县的一片地区。)活动的闽浙赣游击纵队为主,加上闽浙边地区的一部分武装组编为3个支队和1个教导队。同日,闽浙赣省委率领机关及纵队直属部队300余人北上江西,于3月中旬抵赣东北,开辟根据地,准备迎接解放军主力南下。由于军情紧迫,纵队成立时其领导成员尚未商定,以致在部队北上江西途中,于2月12日在顺昌岗下乡连垱村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才宣布由曾镜冰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贵芳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左丰美任副政治委员、黄戾禹任政治部主任。(①左丰美:《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成立前后的情况》(1990年3月2日)。)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组建工作十分仓促,纵队成立以后没有向各地明令公布这一决定和确定其与各地区游击武装的隶属关系,也没有对各地武装的整编工作作出部署。因此,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成立以后,除了直属部队以外,闽浙赣省委领导的各地区的游击队仍然各自独立作战。这些武装主要是:闽西北、闽北、闽浙边游击纵队、闽中支队(②中共闽浙赣省委曾设想将各地区的游击武装整编为总队(较小的地区设独立支队),总队以下设支队。由于前面已经讲到的原因,除闽中游击纵队闻讯自行改为闽中支队外,其余各地区游击纵队的番号均未曾变动。)和闽东北、闽东地区的游击队。 5月上旬,纵队机关及直属队在江西贵溪与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部队会师后,遵照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返闽,于5月底抵建瓯。福建军区成立后,原中共闽浙赣省委将福建境内的游击队全部移交福建军区接收。(③据左丰美撰写的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纵队的建立及其发展》(刊于《闽东党史资料与研究》1989第1期)称:中共闽浙赣省委将边纵全部交给福建军区时,军区正式接收了边纵7000多人枪。另,福建军区、第10兵团战史军史编委会编写的《闽浙赣边区游击队简史(草稿)》称:闽浙赣边区共有游击队9500~l0600人。扣除其中浙南和浙西南两地区约4000人外,约有5500~6600人。其上限与左丰美所说的7000人相近。左文声明,纵队成立时称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该文所以用“闽浙赣边纵队”的番号,是为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1927—1982)》(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的提法对口。)纵队机关和直属队分编入福建军区第二(南平)军分区直属队和邵武、建瓯、建阳3个县大队。福建各地区的游击纵队、支队等亦相继改编,原建制随着闽浙赣地区的全部解放而相继撤销。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曾镜冰
相关
陈贵芳
相关
左丰美
相关
黄戾禹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