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12军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561
机构名称: 红军第12军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10.pdf
前置机构: 红军第9军
起始时间: 1930年3月

机构描述

1930年3月,根据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闽西各县赤卫队集中改编为红军第9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高静山(后邓子恢),参谋长郑益(邓〓),政治部主任陈正。辖5个团。龙岩、上杭、永定、连城、武(平)北及汀(州)南赤卫队依次编为第1至第5团。(①《中共福建省龙岩地区组织史资枓(1926年夏至1987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第56页称,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辖6个团。其第6团由上杭独立团西北路赤卫军编成,500余人。全军3000余人,2000余枝枪。)全军3000余人,2000余枝枪,4月,中共闽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红军第9军改称红军第12军。军政领导人未变(后由李力一继邓子恢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纵队。全军仍为3000余人。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红军第12军在长汀编入红军第]军团。当时,军长伍中豪(后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林楚(林野),政治部主任谭政(8月起任职)。红1军团人赣时,红12军将第1纵队留在闽西。 1930年5月,红军第12军向广东东江出击后,闽西又由地方武装上升组建红军第20军。军长胡少海。所辖第1纵队由龙岩地方武装约700人组成;第2、第3纵队由上杭、永定地方武装各200余人组成,全军约1200人。(①《福建全省群众组织情形报告》(1930年7月13日)。)6、7月间,又在连城、长汀分别建立第4、第5纵队,武平、平和两县游击队亦编入该军序列。全军3600余人,2200多支枪。(②《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二号》(1930年8月25日)。) 1930年6月底,中共闽西特委将留闽的红4军第4纵队与红军第12军第1纵队和闽西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军第21军,“约共一千一百杆枪,快枪四百余,人二千”(③《左权、施简关于闽西苏区工作及红军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30年12月29日)。)。军长胡少海(后伍中豪),政治委员李任予(李力一),政治部主任陈正。辖5个纵队。红军第21军成立后,奉命出击广东东江,连遭失败。 1930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派施简到龙岩召开闽西总行动委员会(④1930年7月初,王海萍到闽西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以广州为中心,促成闽粤赣三省总暴动”的指示,成立“闽西总行动委员会”。)和红军第21军军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红军第21军与红军第20军合编为红军第12军。为区别于红1军团的红12军,合编后的红军第12军称“新红12军”,辖第1、第2、第3团,约2600余人。军长贺沉洋(代),政治委员施简,政治部主任李力一。不久,中共中央派左权任军长。新红12军属红军第一方面军序列,活动于连城、长汀、清流、宁化一带。 1931年9月]1日,新红12军占领汀州城。10月间,红1军团第12军至汀州与新红12军会师,后在汀州一带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休整。随后,红1军团第12军之第34、第35师调江西编入红军第1军团第4军,其余部分于年底与新红12军合并,仍称红军第1军团第12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谭政。辖第34师(下属第100、第101、第102团)第36师(下属第106、第107、第108团)。1932年1月起,该军归闽西军区建制领导。4月,增辖第35师,但暂未设师部。其第103团由闽西独立团改编而成,归军部指挥;第104、第105团分别由闽西军区独立第7师第2、第4团改编而成,分别归第34、第36师指挥。 1932年8、9月间,闽西红军第12军第36师调江西参加组建江西军区红军第22军,为该军第66师。10月,闽西军区独立第7师并入闽西红军第12军。是为新第12军。军长仍由闽西军区总指挥罗炳辉兼任,后由肖克、彭遨、张宗逊相继担任;政治委员仍由谭震林兼任,后改黄甦;参谋长杜世光;政治部主任谭政,后为何醒南、黄一善(代)。辖第34、第35、第36师(下属第100至第108团)。 1933年2月,新第12军奉命由闽西北上归红军第一方面军建制,并将部队缩编为4个团。军长张宗逊,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杜世光。辖第34师(下属第100、第101、第103、第104团)。5月,红军第12军缩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1团。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邓毅刚
相关
高静山
相关
邓子恢
相关
郑益
相关
邓〓
相关
陈正
相关
李力一
相关
伍中豪
相关
罗炳辉
相关
谭震林
相关
林楚
相关
林野
相关
谭政
相关
胡少海
相关
伍中豪
相关
李任予
相关
王海萍
相关
左权
相关
张宗逊
相关
黄甦
相关
杜世光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