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559
机构名称: 闽西南军政委员会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09.pdf
前置机构: 闽西军政委员会
起始时间: 1935年3月

机构描述

1935年3月,张鼎丞与丘金声率领的红军独立第8团、方方率领的红军独立第9团在闽西会合后,在永定月流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西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闽西的军事、政治斗争,并推举张鼎丞为主席。4月,苏区中央分局派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等率领红军第24师余部100余人,从江西突围到达永定,同红军独立第8、第9团等部队会合,两部共1500余人。同月,在永定赤寨村召开的闽西党政军领导人会议决定,将闽西军政委员会改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张鼎丞(1936年1月增补邓子恢、谭震林为副主席)。闽西南地区划分为4个作战分区。第1作战分区,由红军独立第9团2营、原福建军区明光独立营和闽赣军区第17、第18团余部及当地游击队合编而成,司令员罗忠毅,政治委员方方,在龙岩、连城、宁洋边界一带活动。第2作战分区,由红军独立第9团(欠2营)和永(定)东游击队合编而成,司令员吴胜,政治委员谢育才,负责开辟永定、平和、诏安与广东大埔、饶平边界地区。第3作战分区,由红军独立第8团及龙岩等地游击队合编而成,司令员丘金声,政治委员丘织云,活动于龙岩、南靖、漳平一带。第4作战分区,由原中央军区第24师余部100多人和上杭、永定游击队合编而成,归张鼎丞、谭震林直接领导。1936年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把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将原4个作战分区合并为3个游击作战分区。部队整编为第1、第3、第5、第7等4个支队。.各县游击队改编为人民抗日义勇军。8月,又组建了第2、第4两个支队,闽西地区游击武装发展至2000余人。1936年10月,闽西南抗日讨蒋军改编为两个纵队。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支队,第2纵队辖第4、第5、第7支队。193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撤销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中共闽粤赣边省委员会,张鼎丞任书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
丘金声
相关
方方
相关
陈潭秋
相关
邓子恢
相关
谭震林
相关
罗忠毅
相关
吴胜
相关
谢育才
相关
丘织云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