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船政学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522
机构名称: 马尾船政学堂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076.pdf
起始时间: 同治六年(1867年)

机构描述

同治六年(1867),第一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兴建船政的同时,在福州创设“求是堂艺局”,以培育海军人才,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一月六日正式开学。在马尾校舍未竣工前,暂借福州于山白塔寺上课。六月六日马尾中岐乡新舍落成,遂从福州迁入,同时将求是堂艺局改称马尾船政学堂。根据学科分为前学堂、后学堂。前学堂习法文,专学制造,分造船、设计两个专业;后学堂习英文,专学驾驶。翌年二月十二日,又增设管轮专业。其他课程有算学、格致(包括声、光、化、电知识)、射击、兵操等,并读经史、策论和皇帝的谕训。此外,学堂还附设绘事院、艺圃。绘事院培养制图工匠,艺圃培养轮机工匠。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九日,学堂增设电报专业,第一批招收新生70余人。学堂的生源主要来自福州、广州和香港,凡16岁以下,初通英法文的学生均可报名,经考试择优录取。香港生英文基础好,年龄则放宽到20岁。 船政学堂自创建始至宣统三年(191l)止,40余年间,共招收新生700余名,除淘汰者外,共毕业制造班7届143人,驾驶班19届241人,管轮班11届126人,计510人。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甲午海战中英勇殉国的邓世昌以及林泰曾、刘步蟾等海军将领,曾就读于该学堂。在历届毕业生中,曾选拔优秀者97人,先后派往欧美各国留学。每批学习期限3年、4年、6年不等。所派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回国后先后担任工程师、管驾、管轮和提调等职。派出留学的国别与学生数如表1一3。派出留学的学科、专业与人数如表1—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