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377
机构名称: 福建中医学院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398.pdf
前置机构: 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
起始时间: 1958年

机构描述

福建中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福建省中医研究所和福建人民医院划归福建中医学院统一领导,形成教学、医疗、科研三结合的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省内名中医胡友梅、李建颐、孙朗川、林古恒、盛国荣、赵棻、陈:雨苍等先后在该校担任教学工作。学院还举办“师资训练班”,吸收社会上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的中、青年中医,充实师资队伍。建校不久,学院就建立起24个教研组,自编了10多种中医基础、临床、中药方面的教材,承担起26门中西医课程的教学任务。 1966年,福建中医学院已初具规模。院本部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40人。该院的附属机构也相应发展,中医研究所有专职研究人员119人;附属医院有病床250张,职工243人;附属中药厂能生产30多种药品,其中枯痔丁、蛇伤药、白降丹、红降丹等,畅销全国及东南亚。 “文化大革命”给福建中医学院带来一场浩劫。1969年11月,学院被撤并入福建医科大学,成为该校的一个系——中医系,迁往泉州。原有校舍被占,仪器设备散失,教学人员下放。 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福建中医学院,在福州市屏山东麓的五四北路兴建新校舍,学校占地114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 该院设有3个系(中医学系、骨针系、中药系)和现代医学部。其中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为5年制本科专业,推拿、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为3年制专科专业。该院的中医学、中医骨伤学、医史、中西医结合4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88年起,受国家教委委托招收留学生。此外,该院还举办夜大学、函授、外国医师进修班及中医自学考试。现有本专科生1099人,在校研究生21人。 全院现有38个教研室和5个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草药开发服务中心、福建省针灸研究中心、福建省中医药图书资料中心、中医学院保健康复中心和肿瘤研究中心)。附属单位有: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州屏山制药厂、福建省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另外还有5所医院作为福建中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南平,总床位近1700张。形成教学、医疗、科研、生产及国际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现全院(含附属单位)共有1000多名教职员,其中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正副研究员130多名,讲师、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500多名。学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医疗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和学者。 该院针麻原理研究——经络感传专题、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中西医结合研究慢性气管炎、复方满山白治疗慢性气管炎研究、林如高正骨经验等5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研项目奖。49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委、省、厅的科研成果奖。研究所对仙饮乌龙茶的研究,引起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广泛兴趣。 该院主编的《福建中医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订户遍及亚太、欧美21个国家。 福建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和进修生分布在省内外、港澳地区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该院的国际培训中心,为外国朋友、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提供中医培训、旅游保健、气功、太极、推拿、温泉疗法等保健项目。中心设有国医堂,荟萃名老中医于一堂,诊治各种疑难病症,中心还在长乐开设了海滨度假村。 培训中心接受新加坡、联邦德国、奥地利、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15个国家和港澳台的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中医,并同华侨大学联合举办海外针灸进修班。近两年来,该院院长、副院长和教授先后接受邀请赴联邦德国、奥地利、菲律宾、新加坡讲学;并派学者和进修生赴美、法、日和港澳地区开展学术交流。1988年8~9月间,该院派出团组赴汉堡举办中医药展览。 该院的台湾中医药研究室,编辑台湾医药史资料、台湾中医药学术情报及有关资料,分发有关单位研究参考。该室现正进行闽台中医史的整理和研究,广泛收集有关闽台的中医药学术发展史料,为沟通和增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作出贡献。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