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376
机构名称: 福建医学院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397.pdf
前置机构: 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起始时间: 1937年6月

机构描述

福建医学院的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民国26年(1937年)6月创办于福州市,同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划为该校附属医院。民国27年6月,因抗日战争迁往闽北沙县。同年8月,定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学制6年,毕业生授医学士学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福州,在省立医院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吉祥山)重建校舍,医科学习年限为6年,医学专修科为5年。当时仅有基础学科教师19人,兼职教师3人。解放前夕,基础学科仅有专任教师15人。附属医院设病床30张,有临床教师12人,在校学生294人。解放前毕业生共279人。 194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福建省立医学院,改为福建医学院,学制5年。1951年,除原设的医学本科专业外,增设医学专科(3年制),还附设中级卫生教育师资专修班。到1957年,该院建立基础学科17个教研组,有基础学科教师90人,能按教学大纲开出实验课,同时有一所300张病床的附属合组医院。1958年,该院从吉祥山迁到八一七中路西洋村新校舍,福州协和医院划为附属医院,还确定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福州传染病院5所为教学医院,形成了一个教学、医疗、科研功能较为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1959年,为适应卫生预防工作的需要,增设卫生系,招收一届学生后,于1962年停止招生。还曾举办2年制卫生干部专修科。1962年,厦门医学院全部学生并入该院。到1965年,学校有教师282人,其中基础学科教师171人,临床学科教师111人,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和正副主任医师34人、讲师和主治医师85人,在校学生1332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5年,共毕业学生3207人、副博士学位研究生2名。该院先后成立放射医学、经络、肿瘤、蛇伤、寄生虫病、创伤、高气压手术治疗、血液病8个研究室(组),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高压氧手术室的建造和临床应用”,开创了中国高压氧医学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被迫停办,院领导和一大批教职工被批判、斗争,下放农村,学校资产散失严重,停止招生达4年之久,两所附属医院与学校“脱钩”,分成8组,迁到闽西、闽北8个县,破坏极其严重。1970年,福建医学院奉命与福建中医学院合并,迁到泉州华侨大学校址,华侨大学医学系并入,改为福建医科大学。1970年,开始招试点班学生(2年制),1971年,筹建附属第一医院,秋季招收3年制医学专业学生。1972年,设医学、中医两系。1975年,在莆田、龙岩两县举办“社来社去”班,学制2年。1983年10月,原晋江地区第二医院划为附属第二医院。在此期间,还举办3期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和其他短期进修班以及中级技术人员班。附设机构有制药厂、印刷厂。 1977年秋,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福建医科大学迁回福州原址。同年11月,中医系分出复办福建中医学院。1980年,复办卫生系。198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恢复福建医学院原名。1984年,附属第一医院由泉州迁回福州。1982年6月,恢复附属协和医院隶属关系。 福建医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和基础医学部5个教学单位,分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医学、影像医学、高级护理等8个专业。学制本科5年,专科3年。还办有高级护理干部、卫生干部两个专修科。全院有31个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教研室、13个临床学科、57个临床教研室。1981年以后,有11个学科14个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9年,学院本部有教职工986人,3所附属医院和1个口腔医院门诊部,共有医护人员2295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183人、讲师120人、正副主任医师198人、主治医师359人。在校学生3111人,其中本科生2088人、专科生970人、硕士研究生53人。 该院占地25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有基础医学教学大楼、办公楼、图书馆、学术厅、预防医学楼和综合教学楼等。学校拥有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机、气相、液相色谱仪、超速离心机、紫外、萤光分光光度计、核酸蛋白检测仪等一批现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3所附属医院有CT、ECT、彩色超声多谱勒、脑电图、监护仪、1500mAX线血管造影及电视系统、血液成份分离机等先进诊疗仪器。图书馆藏书36万册,其中外文图书3万余册,中外期刊1600余种,有电脑光盘检索、脱机检索和复制文献等服务项目。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病理解剖学是省重点学科。科研工作有一定水平,先后成立了电子显微镜室、血液病研究所、肿瘤研究室、蛇毒研究室、内分泌疾病研究室等22个研究室(所)。1977~1989年,承担462项研究课题,获奖185项,其中获国家和部级奖励19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吕联煌教授的“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是国内首创。此外在生物遗传工程、心血管疾病、药物、蛇毒、医学昆虫等方面研究都具有特色。邹宁生、陈国熙教授等著译的《人体局部解剖学》、《腹剖外科形态学基础》、《局部解剖学基础》、《胸部外科解剖学》,博得医学界好评。该院编辑出版刊物有《福建医学院学报》、《高等医学教育研究》。 1978年以来,学院先后与美、英、日、法、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的学校和团体建立联系。有145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访、讲学。学校有27人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1982年以来,派出留学人员65人。根据卫生部和卫生厅的要求,4次组织赴塞内加尔和博茨瓦纳的援外医疗队。 学院从建校到1989年,共有毕业生11913人,其中本科生7748人、专科生3953人、硕士研究生69人、中专生143人。进修生近万人。 福建医学院现有附属机构: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门诊部、印刷厂、医学模型厂、标本厂、机修厂、修缮队、幼儿园和校医院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