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水产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375
机构名称: 厦门水产学院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395.pdf
起始时间: 1920年

机构描述

1972年,上海水产学院奉命迁到厦门,改称厦门水产学院,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是我国水产教育发祥地之一。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民国9年(1920年)在集美学校创办水产科,以后几经变迁,为以后厦门水产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1972年,厦门水产学院开始招收渔业机械、制冷工艺、淡水养殖3个专业,第一届招生100人,以后逐年增设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资源、水产品加工工艺、罐头食品工艺、渔船动力机械、渔业电子仪器及渔船船体设计与制造共11个专业,并按学科分设了水产养殖系、海洋渔业系、水产加工系、渔业机械化系、船舶制造系、基础课部、马列主义教研室,共建立35个实验室。 “文化大革命”期间,厦门水产学院的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其间,共招收三年制学生894人、“社来社去”学生106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恢复4年学制。 1977年以前,厦门水产学院属福建省领导,面向全国招生。1978年起,归属国家水产总局和福建省双重领导,以国家水产总局为主。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和续办厦门水产学院,学院一分为二,两院于1979年12月起,各自独立办学。 初分校时,只有渔业机械、渔船动力机械、渔业电子仪器、渔船船体设计与制造4个专业学生留在厦门水产学院。1981年,增设制冷工艺、海水养殖,达到6个专业。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该院为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学校之一。 该院现设4个系、8个专业,面向全国,学制4年。此外,设置食品检验、工业管理工程、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外经财务会计等8个二年制、三年制的专科专业。该院于1987年经农业部教育司批准,开办夜大学,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企业管理工程、财务会计4个专业。1984年,该院成立“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厦门水产学院分院”,担负部属系统企事业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了农科、工科、管理学科兼容;本科、专科,继续教育并举的格局。 厦门水产学院在水产科研方面做出一定成缋。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该院有3个项目获奖,在福建省科学大会上有18个项目获奖。近年来,在海、淡水养殖方面,该院以对虾和经济鱼类(鲷鱼、牙鲆、石斑鱼)为主攻方向,从苗种繁殖、双季养殖技术、饲料开发利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形成系列化研究,并深入生产现场,提供咨询服务,为福建沿海水产业的高速发展作出切实贡献。在水产品保鲜加工方面,加强对水产加工基础理论探讨和保鲜加工工艺的研究,取得的成果经推广应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机械方面,加强经济适用的节 能、助渔、导航仪器的研制。自行研制的几种型号定位仪已在南方沿海普遍应用,成为校办电子仪器厂的主导产品。学院与龙海县锦江渔牧公司等合作,进行的“双季对虾养殖试验”,已获科技成果及显著效益。 1980年以来,该院接待来自美国、日本、苏联、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学者来访或短期讲学。派出教师赴西德、日本、美国、英国、泰国、丹麦、挪威、加拿大、奥地利攻读学位、短期进修、参观考察、交流合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于1981年创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1989年度全国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中,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厦门水产学院创办初期,使用原集美水产专科学校和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校舍。现已建设新校区,校园面积267亩,建筑面积已达7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中外期刊1500余种。 学院现设实验室39个。学院的渔业机械厂、食品冷冻厂、电子仪器厂、印刷厂是国家教委评定的合格企业。海水育苗场、淡水养殖场等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实习与试验基地。此外,还与莆田、东山、龙海等地的养殖单位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1986年,学院建立了水产生物陈列馆,分鲸馆和海洋生物陈列室两部,有鱼类标本800余种,具有专业特色与观赏价值。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7人,其中副教授40人、讲师(含相应中级技术职务)97人、教员29人、助教61人。在校学生1107人。 学院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3372名水产专业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大陆除西藏、青海以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