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聋哑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唯一号: 130031020220000356
机构名称: 古田聋哑学校
文件路径: 1300/01/object/PDF/1300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221.pdf
前置机构: 古田县毓青小学附设聋哑班
起始时间: 1929年8月

机构描述

古田聋哑学校民国17年(1928年),雷静贞受美国教会委派前往烟台启喑学校培训。民国18年8月,回原籍古田县毓青小学附设聋哑班,担任负责人,收盲聋童25人,培养聋哑童教师2人,为中国人自主创办7所聋哑学校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救济总会派员前往接办古田毓青小学附设的聋哑班,命名为古田聋哑学校。任命雷静贞为校长,拨给龙首山校舍,增派教师,宣布该校向全省招生;对无家可归、生活困难的聋童概由政府供养。 1956年,聋哑学生增至88人,开设6个班,设置理发、藤工、作画、编草席等课程,培养就业能力。1958年,搬迁古田新城蛇山,校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占一半。1960年秋,聋哑学生增至122人,开设10个班。雷静贞分别于1957年、1960年、1964年三度晋京出席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文化大革命”爆发,校舍和教学设备遭到破坏,一度停课。1972年复办。1975年,宣布面向闽东北及闽西三地(市)招生,当年开设14个班,聋哑学生增至214人,全部寄宿。1978年,拨乱反正,该校按国家规定学制和教学计划,开设语文、数学、图画、体育、律动、常识(自然、历史、地理)、职业技术(缝纫、理发、木工、美术、雕刻)、手工等课程。48名教职员工中,大学本科和中等师范毕业程度占3/4强。适应聋哑学生特点,1978年以来,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添置全套立体声听觉语言训练机和彩色电视机、投影仪、幻灯机、电子琴以及自然、历史、地理教学仪器、挂图、标本等。从民国18年(1929年)至1989年,培养具备初步生产技能、自食其力劳动者约50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的26届毕业生中,90%能看口形说话,80%就业。1980~1989年,该校为福州、厦门、泉州、晋江、仙游、邵武、建瓯培训的30多名教师已成为特殊教育教学骨干。雷静贞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1978年列入《中国名人词典》;该校校史列入中国《教育大词典》。1987年,福建省电视台为该校拍摄电视片《无声的世界》、教学片《古田聋哑学校开展电化教学》和《聋哑学生生活片》部分镜头,在全省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播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